半個世紀前,美國垮掉一代(Beat generation)文人中的典型人物,傑克-克魯亞克(JackKerouac)代表這批人提出了"你究竟向何處去,美國?('Whither goest thou, America?')"的這句問話,現在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將於11月2日對中期國會選舉進行投票,而又面臨失業率頑固地停留在近每10人中就有1人失業的境況中,美國選民由此表現出最大擔憂。他們需做好度過長期困難時期的精神準備。

  這次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具毀滅性的衰退雖在1年前結束,但隨後有氣無力的復甦從今年初起就大幅放緩。折為年率的二季度GDP增速僅1.6%,復甦似乎在某些方面受阻。在以減免稅來刺激購房的臨時措施結束後,房市大幅下跌。故私人業吸納的就業數量微乎其微,失業情況看起來更可能是先略有改善,後又惡化的局面。若復甦減緩態勢繼續下去,美國經濟可能會倒退至衰退,讓人們在整個夏季的擔憂持續增加。

  幸運的是以上擔憂似乎被誇大。二季度GDP疲軟可能是因從中國進口臨時猛增。據最新統計顯示,8月零售結果不錯,領取失業救濟人數下降,儘管經濟仍疲軟,但未繼續滑落。歷史經驗表明,早期復甦的波動雖常會延續1-2個季度,但罕見地會再次跌回衰退。至少現在可預見的是美國經濟可能會以高於僵局式的2.5%年率增長,但距改變糟糕的失業情形還是顯得速度太慢。

  現在的問題是按照以往美國走出衰退的歷史經驗看,為何此次衰退後的前景如此糟糕。因美國過去的大多數衰退都是由緊縮貨幣政策所至。當貨幣政策寬鬆時,需求就回彈。而此次衰退是因金融危機所至,金融危機後的復甦,因金融系統修復和資產結構調整而通常顯得疲軟和緩慢。有代表性的情形是減債時期會延續約7年,這意味著經濟可能到2014年時才會再次興旺。另外,家庭債務負擔降低的非常迅速,但即使樂觀的預測者也不會認為此過程能在短期內結束。

  美國最大的問題是其政治人物一直不承認經濟會經歷如此長且緩慢的修復期,更不用說他們對此嚴重後果有所準備。僅有若干勇敢的官員放出了失業率仍可能停留在高位的警告。但更多的政治爭論是究竟誰應對衰退負責,而不是為復甦想像一些有提振力的方法。

  共和黨人認為,是奧巴馬轉向大政府的政策導致經濟疲軟,而高失業率證明了財政刺激方法是餿主意。事實上,政府至今大多數擴大行為都是臨時性和無可避免的,政府更遠期擴大規模也很有節制,這反映了奧巴馬和前任總統的既定政策。而高失業率證明財政刺激失敗的說法也是錯誤的。造成金融危機的原因讓人想到,若無財政刺激,衰退情形會更糟。

  民主黨人指責奢華的華爾街是導致衰退的原因,並提出對高收入者加稅的措施。這也就是奧巴馬總統為何要在國會中期選舉之前,確保布希政府減稅政策在年底前對年入25萬美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結束,而對其他收入人群繼續延長的優先立法。

  但是,這在短期內會造成不必要的風險。美國1937年和日本1997年的經驗都是很有說服力的例子,兩國不合時宜的加稅政策讓疲軟的經濟再次跌回衰退。在刺激政策逐步淡出和各州財政緊縮階段,對高收入者加稅無異於讓依舊疲軟的增長維持在疲軟狀態。奧巴馬的財政計畫中對中產階級長期減稅的做法,會讓中期預算變得更糟的情形尚未引起多少人關注。

  在理想情況下,美國可能會著手中期稅收和削減開支的改革,以解決預算問題,並給財政政策繼續維持一段寬鬆時間留有餘地。但這在黨派激烈爭論的形勢下簡直是白日夢。當下制定的目標只能更低,即謹慎維持現狀,把不確定性降至更低,以及為今後討論財政問題做準備。國會最終應面向所有人把布希政府的減稅政策延長至2013年。到那時再讓這項減稅政策徹底退出,在經濟相對變強時再推進嚴肅的財政調整。

  還有更多的政策有助於儘快消除影響復甦的因素。首先應優先考慮鼓勵更大程度地註銷按揭貸款債務。幾乎近25%美國人所欠的按揭貸款債務已超過了他們當前的房屋價值。除非不斷增加的喪失抵押房屋贖回權案子和房價下跌局勢有改觀。此外,還有一些想法可以考慮,即從修改破產法,讓法官來重構按揭貸款債務,到授權社會託管機構來註銷貸款。這些措施雖都有不足,但總比一大堆像日本當年的大量劣質貸款的按揭債務繼續侵蝕金融系統,傷害復甦要強得多。

  清理房市,讓欠債者能自由迅速地流向有工作的地方將有助於降低美國的失業率。但要阻止高失業率成為頑疾,美國還需要做更多努力。可降低用工成本的削減所得稅和信貸會有作用。但醫療保健改革卻適得其反,至少對中小企業如此。政治人物還需要更多地考慮培訓問題,因不少人都缺少勝任現有工作的技能。

  美國人習慣於與眾不同。包括政治人物在內的美國人,接受復甦是條長期道路的觀念越早,他們實現目標的時間就會越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