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r.X很喜歡經濟學人的封面,簡單明瞭,國內財經雜誌封面搞的像目錄一樣
  本期《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認為,此次衰退雖未使許多人感到像先前想像的那樣可怕,但對今後的影響可能會比想像的危險。悲觀者認為,各種全球性的經濟問題會大爆發,而相對樂觀者認為,明年的形勢仍是今年的延續。

  這是一場自二戰後全球經濟下跌最深的一次"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但它更易於被視為"大穩定('Great Stabilisation')",因2009年最顯著的不是經濟如何下跌,而是一場大災難怎樣被避免的。

  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破產所引發的恐慌,幾乎將金融市場推向崩潰。全球經濟活動下跌速度超過了上世紀30年代初。可是此次危機下跌在數月內就被止住。巨大的新興市場國家首先發力增長。中國二季度的經濟產出以年率17%的速度增長。除少數國家外的富裕國家的經濟年中也開始擴張。

  但危機帶來許多間接傷害。經合組織(OECD)的平均失業率幾乎在9%。最早發生危機的美國的失業率達10%。因最窮國家受到經濟弱小和高價食品的雙重打擊,一些地區的多年脫貧進步未實現。規模大、人口多的中印等國經濟反彈,讓新興市場國家在此次衰退中的總體表現好於1991年的衰退。這讓世界各地許多人感覺到”大衰退”並非影響如此之大。

  出現如此結果是必然的,因這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和行動最快的一次政府行動。有國家以數萬億美元公共資金挽救搖搖欲墜的銀行。各國央行大幅降息。全球的政府都在興致盎然地力推刺激計畫。正是這種積極行動止住了市場恐慌,支撐了金融體系,並承接了私人需求的崩潰。

  問題是這股”大穩定”勢頭雖受歡迎,但仍是令人擔憂地脆弱。全球需求還有賴於政府支持,公眾的慷慨被用來裱糊老問題,且同時製造出新的波動源。更多地方的房價仍在下跌,且一些國家的銀行經營壓力仍很大。美國若干大銀行提前償還公共救助資金的成功跡象,讓人們易於忘記,復蘇仍在依賴政府支持。這種快速恢復實際上只是在拖延大多數富國再次滑落回衰退狀態。

  然而,現實中存在著兩種不同情況。富國的需求目前仍很弱,特別是在家庭和銀行體系高負債的國家。所以,這些國家私人消費開支未來持續疲軟的可能性更大。隨著這些國家的公共債務不斷增加,這些政府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繼續借新款還舊債。但一些重要新興市場國家卻面臨相反情形。因政府選擇,或是被迫讓金融環境長期保持寬鬆,由此必定相繼伴生資產泡沫與其他畸形的扭曲現象。中國已因刺激計畫的規模和構成內容而開始擔憂。流動性達到了警戒程度的充裕,以及政府拒絕讓本幣升值也阻礙了經濟向消費型轉移。因會吸入更多投機性外國資本,富國的寬鬆貨幣政策讓想要收緊銀根的新興市場國家更難以做到這一點。

  全球經濟是否能順利地從”大穩定”走向可持續的復蘇,還有賴於如何解決好這些面臨的挑戰。其實有些政策已清晰地擺在那裏。在減少對新興市場國家壓力的同時,更強勁的人民幣會加速平衡中國的經濟。削減中期財政開支的計畫會減少富裕國家的長期利率上升的風險。但在這些問題間需要做出平衡。若現在緊縮財政必定會讓富國的復蘇努力付之東流,而對美國經濟有利的貨幣政策姿態會讓新興市場國家的問題更大。

  這也就是政策制定者們在考慮正確的退出策略時所面對的巨大技術困難。更糟的是,他們在越來越糟的政治背景下必需要這樣做。如富國的財政政策要受到公眾對政府動用公共資金來挽救銀行的憤怒所帶來的挑戰。美聯儲的獨立性正經歷著來自國會的威脅。高失業率的政治環境,意味著貿易爭執會變為更大風險,特別是與中國的爭執。

  以上問題的描繪讓人們得出不同的結論。悲觀主義者預計明年將是各種問題大爆發的一年,從主權債危機到不計後果的貿易保護主義。但還更有可能是一些不嚴重的小問題,從債券收益率的猛增,到短視的財政決定,再到因減薪引發的罷工。無論怎樣,與去年重災相比,今天形勢還是足以讓人們惦記節日的歡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意PHIGROUP 的頭像
    法意PHIGROUP

    法意PHIGROUP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