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年前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全球氣候變暖峰會前的輿論聲勢相比,下周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Change)大會卻顯得默默無聞。這不僅部分因人們認為,去年峰會前的過高預期導致其失敗,而且還因各國預期已有極大變化。按去年峰會勢頭看,人們逐漸接受了想改變嚴重氣候變化的努力已失去動力的現實。
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和前期的重大氣候災害後,各國的努力可能還會再次啟動。它也應被再次啟動。然而,即使啟動努力的勢頭,世界未來一段時期仍會繼續變暖。
容忍現實不意味著不採取行動。自物種出現以來,它們一直在適應環境的變化。不幸的是這種適應性總意味著以大量死亡為代價。進化論就是建立在這種方式上。因人類有思考能力的優勢,並能對未來有所準備,因而比大多數物種幸運。當前正是需要人類展示這種能力的時候。
即使提高當前減排的速度,地球仍存在著本世紀末的溫度會比工業革命之初至少高出3攝氏度的可能。減少氣候變暖是可能的,但溫度升高和氣候變暖會更快。各地夏季經常出現的熱浪,未來將變得司空見慣。
生態體系會根據各種氣候變化進行調整,遠偏離其正常的進化過程,由此威脅眾多物種。當今經常降雨的地區會遭遇更大和更多雨水,引發洪水氾濫,而乾旱地區總體上會變得更乾旱,甚至沙漠化。北極冰雪會在夏季溶化,當地山頂的永久凍土地帶變成不再是永久性的,海平面會持續上升。
這種變化也會讓個別地區受益。隨著北極冰雪融化,讓進入該地區更容易,俄羅斯會因石油儲藏範圍擴大而變得更富有。但這種前景對大多數國家不利。乾旱和洪水將使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數以百萬計的人口面臨危險。因此,當前的問題是如何遏制這類危險。
能夠適應氣候變化的各國通常會以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例如動遷居住地,或耕種其他類型農作物。但政府必須要負起責任。
然而,阻止氣候變暖的最佳防護出發點是全球繁榮。富有和健康的民眾比貧窮者,在應對高糧價,或投資於新農業科技,或遷徙至其他居住地上的能力更強。富有經濟體對靠天生產的農業的依賴程度更低,對基本上不依賴天氣的工業和服務業的依賴程度更高。富裕者一般有條件在有空調的建築物中工作,而貧窮者一般不能。
但是,僅依靠經濟發展並不是解決氣候變暖的好辦法。已有大量的,讓窮國政府做出有意義的經濟政策的充分理由,結束一味悄悄累積財富。他們在促進各自經濟沿正確軌跡發展等方面還大有可為。若還有政府在這方面至今尚無行動,氣候變化的威脅也不會讓他們有所行動。然而,氣候變化讓最先引發氣候問題的發達國家,有理由幫助窮國尋找發展方式。這就是公正性問題,而不僅僅是人道問題。
僅依靠發展還會帶來另一個問題。致力於發展雖有助於減少窮國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但發展威脅到讓氣候變化問題惡化。因隨著經濟持續增長,發展消耗的能源就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因此可通過提供綠色能源科技的支持,來幫助貧窮國家,讓後者利用其自身稟賦優勢,從水、風和陽光獲得可再生能源。
除了應鼓勵氣候友善型的發展方式外,政府還需要在以下三方面採取重點措施,即基礎設施、人口遷徙和食品。數百年來一直在保護國家免遭漲潮海水威脅的荷蘭人,已有一套適應環境,如何構建把洪水威脅降到最低的重要設施的完整辦法。各國政治人物需要對城市在極端溫度、大雨、暴風雨頻發和海平面上升狀況下的脆弱程度進行評估,並制定相應的應對危機方案。
當氣候環境變得越來越糟後,人們就需要在國內,甚至跨國遷徙。富裕國家能做到讓一些人跨境遷徙,改善他們的生活。而各發達國家的政府應停止對環境變糟地區的保險業的資助,特別像美國佛州海岸線一帶,以刺激當地發展。政府還應鼓勵人們從這類地區遷出。
食物保障會成為嚴峻的問題。未來需要耐旱農作物種子,但農戶購買力的下降會出現各種更苛刻的要求,種子企業的研發應得到政府研發資金的支持。因轉基因方法有助於解決食物問題,人們若能擯棄對它的偏見,它在保障食物供應上會很有效。
當大多地區的農作物種類、土壤保持、種植方式良好和氣候順利時,還是會出現一些區域性災害。為確保食物供應充足,全球糧食供需的市場化程度應比目前更高和更有彈性。這意味著擯棄使當今農業不振的保護主義。
以上任何一項都無法讓氣候變化逆轉。它需要人類以從未有過的魄力和勇氣進行試驗。經過長期努力後,氣候變化可能會得到控制。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氣溫還會繼續上升,人類將不得不盡其所能與此問題共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