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銀行紛紛開始發佈第二季度盈利情況,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不是最糟糕的”。的確如此,這些利潤回報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收益仍在繼續。縱觀全國銀行,不論規模大小,不論是地方銀行,還是國家銀行,都乘著共有的東風獲益;法律訴訟越來越少;經濟仍在擴張,即便勢頭微弱;房地產市場正在復甦;審計者正推動銀行繼續釋放貸款損失準備金:實際損失著實微乎其微。
但是,不是說避過了災難就該慶祝。如今消費者仍在繼續減少負債;公司庫存現金史上最高。銀行撥備前利潤增長減弱(見圖一),卻也沒有像之前幾次衰退一樣,出現貸款增速回升(見圖二)。證券公司CSLA的一位分析師,蜜雪兒-馬由表示這現象很反常,可能將是史無前例的,很難說這會是銀行體系的好兆頭。他預測,在這個十年的銀行利潤增長情況,將會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糟糕的。結果就是價格和保證金將不可避免地收緊。
雖然借貸活動已然從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轉移至資本市場,但是這一轉變中,還是有公司盈利的。對於一直深陷困境的花旗集團,它的投資銀行部門在第二季度表現不錯;對於時不時被困境所擾的高盛集團,它投資銀行部門的表現也不賴。兩家公司的證券包銷和諮詢收入都見漲。高盛從自己的各項投資中獲利頗豐。
但是高盛股權收益仍是勉強湊夠兩位數。其人員編制越來越少,不是越來越多。而員工數量卻尤其是一家投行前景預測的最好指數。花旗的股權收益低於高盛,為6.5%。投資者不可能永遠容忍這種業績。花旗收益的一個主要來源是新興市場,那兒的狀況正在惡化。
銀行的綜合境況在近期得以改善的可能性較低。由於市場預測美聯儲將開始放緩購買資產的步奏,近期利率有所上升,這將打擊房貸再次融資。近年來,來源於房貸再融資的收益為銀行創造了大量資金。大多數金融機構的股價近幾周處於持平狀態,這可能不是巧合。
監管者和政治家仍力圖壓制,並非鼓勵,銀行冒險的欲望。為了符合國際巴塞爾協議III的標準,美國金融機構已經在期待持有更高風險權重的資本。出於擔心銀行有潛力去操縱相同風險權重的計算方法,監管者於本月建議提高“杠杆率”。“杠杆率”是衡量資本的更粗略指標,能夠同時反映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總體規模和其風險係數。該提議呼籲控股公司適用5%的槓桿率,銀行適用6%的杠杆率。這八大銀行分別為:美國銀行,紐約梅隆,花旗集團,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國道富銀行和美國富國銀行。
新資料將要求各金融機構增加自身股權,進一步稀釋利潤(至少在近期而言)。奧緯諮詢公司的一名諮詢員邁克爾-保羅表示,嚴格的資本率這一概念,雖然有人不看好,但是被列入制度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就算只是因為它簡單容易。但是他提醒道,如果提高了大型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這一規定可能促使它們放棄更安全、更低價的理財產品,而選擇更高風險,更高保證金的產品。
銀行家目前還未聲勢浩大地對杠槓桿提案作出反映。可能是因為他們擔心這樣會迎來更嚴厲的限制,或因為他們在儲存實力準備其他“戰鬥”。立法者仍圍這一行業打轉。四月,夏洛德-布朗和大為-維特爾兩位議員提出了一項法案,要求各大銀行將股權資本提高到資產的15%。該法案曾深受推崇,繼而被默默忽視。7月11日,四位議員提議,要像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那樣,重新分離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這一想法得到了眾多贊許,卻也難逃最終被忽略的命運,也許就僅僅因為實際操作太過困難。
如果這些立法提案都不了了之,那麼,隨著湯姆-佩雷斯和理查-科爾德雷於7月16日經議會批准,分別被任命為勞動部秘書和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局長,監管大環境勢必變得更為嚴格。佩雷斯曾在司法部門任職,當時他宣傳“差別效果”原則,頗具影響力。“差別效果”原則是說,借貸政策可以因借貸結果各異而差別化對待,即便有時缺乏差別對待的動機。國會批准不經濟借貸就是對他理念的許可。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是新成立的部門,科爾德雷的任職釋放了眾多權力,包括在一項新出臺的,且未經界定的“爭議”規則項下,能夠調查並規範金融產品的價格和規模的權力。議會共和黨人曾表示,誓不批准科爾德雷上任,除非CFPB改變根本結構,降低單一領導者權力的集中度,預算必須經過國會批准才得通過。 不過不論他們有什麼顧慮,都突然間動搖了。也許就像很多美國銀行那樣,人們都這麼總結,不論情況多麼糟糕,更糟糕的總在後面。
文章連結:ECO中文網獨家授權
原文出處:經濟學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