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契爾夫人執政期間,針對英國經濟的病痛對症下藥,大刀闊斧進行經濟改革,從多個面向下手
一,實施緊縮銀根的貨幣政策,調高利率水準,控制貨幣供給量以抑制通貨膨脹
二,嚴格控制政府支出,反對擴大財政政策,並改善社會福利制度以削減政府支出
三,降低個人與企業的所得稅,鼓勵人民投資並讓企業稅負減少賺取利潤
四,大規模國營企業私有化,並增強私人企業的活力,放寬金融管制使英國經濟恢復繁榮
五,削弱工會權力,減少大規模罷工事件以穩定社會秩序。


自1930年代起,凱因斯主義開始盛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紛紛擴大財政支出以刺激消費與投資,進而促進經濟成長,二戰以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入經濟高成長階段,但1970年代面臨石油危機時,凱因斯主義卻無法拯救國家經濟,因而失靈造成反效果。

1970年代英國經濟進入艱難的困頓時期,停滯性通貨膨脹困擾著英國,經濟成長率低落伴隨著高通貨膨脹,導致英國失業率飆高,人民不但收入減少還得面臨物價飛漲的惡劣環境,使得英國被稱為「歐洲病夫」。

 

1974年至1979年間,英國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僅為1.4%,甚至出現過負成長,疲弱的經濟表現使英國的GDP從世界第二滑落至第五,輸給東德、法國及日本。

柴契爾夫人上任前及第一任任期間失業率居高不下,一度高達12%。

 

1973年至1980年英國的通貨膨脹率幾乎維持在兩位數以上,一度超過25%,與經濟成長率呈現極大反差,由此可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柴契爾夫人執政期間,針對英國經濟的病痛對症下藥,大刀闊斧進行經濟改革,從多個面向下手,
一,實施緊縮銀根的貨幣政策,調高利率水準,控制貨幣供給量以抑制通貨膨脹
其二,嚴格控制政府支出,反對擴大財政政策,並改善社會福利制度以削減政府支出
其三,降低個人與企業的所得稅,鼓勵人民投資並讓企業稅負減少賺取利潤
其四,大規模國營企業私有化,並增強私人企業的活力,放寬金融管制使英國經濟恢復繁榮
其五,削弱工會權力,減少大規模罷工事件以穩定社會秩序。


從經濟方面的表現來看,柴契爾夫人繳出非常亮眼的成績單


柴契爾夫人上任後,英國經濟連續九年保持增長的趨勢,1982年至1989年間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3%,高於美國、東德、法國,僅次於日本。

 

通貨膨脹率連續七年保持在個位數的較低水位,1982年至1989年通貨膨脹率僅在3.3%與7.8%間擺動。

 

隨著經濟持續成長,就業機會增加,柴契爾夫人上任後的英國失業率開始下降,就業率不斷提高,失業人數減少逾百萬以上。

 

柴契爾夫人上任後,英國政府也出現二十年來第一次的財政盈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