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央行首腦們想知道為什麼勝利無門?


想像一下某一疾病的全球權威們聚集起來去研習一個危急並難治療的案例。他們提出相互抵觸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一個令人挫敗的事實讓他們心如刀割:他們採取的策略無一奏效,更悲劇的是他們不知道失敗的原因。這總結了在傑克森霍爾會議舉行的年度經濟討論會的氣氛,此次會議由肯薩斯聯邦儲備銀行召集全球央行行長和經濟學家參與。在會議接近尾聲時,服務了美聯儲40年在2010年退休的唐納德.科恩提問:‘即使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了這麼久,是什麼阻礙了經濟的前進?’科恩先生承認了儘管我們有很多理論作參考,但是一個完全令人滿意的理論還未出現。

他提出這些問題再及時不過。在本期經濟學人出版之際,歐洲央行(ECB)正在召開會議討論重啟購買歐元區邊緣成員國家債券的提議,出牌押注去緩解歐元這單一貨幣的壓力。美聯儲會主席本.伯南克在此次傑克森霍爾會議討論會的發言中暗示第三輪量化寬鬆方案會在9月12至13日召開的聯准會政策委員會會議上提出討論,也就是印鈔票去購買債券。伯南克先生引用了研究結果:前兩輪量化寬鬆降低了債券的借款利率並且刺激GDP增長了3%。結果不錯,但是還稱不上夠好。在美國,英國和歐元區,儘管利率已被降為零或接近零的位置並且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大幅提升,可是失業率還保持在高位,增長勢頭疲弱(見圖)。

一個學派認為高失業率是結構性的並且對貨幣政策的刺激效應有免疫力。斯坦福大學的愛德華.拉齊爾和美國人口統計局的詹姆士.斯普勒策爾卻持有相反觀點。在會議上他們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恰恰是那些導致2007-09年期間失業率攀升的行業和人群在2009-12年間失業率下降裡起到了最大的貢獻,這一結果反映了對勞動力的相對需求的轉移並不能解釋高失業率。在這場經濟衰退中,失業人口的技能和用人單位需求的技能的不匹配性在增加。但是在2011年底 ,這個不匹配度以降低到了衰退前的水準。

假如大多數的失業人口是迴圈型的而不是結構性的,在理論上聯儲會可以用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需求。但是問題是如果實現?哥倫比亞大學的邁克爾.伍德福特在討論會上表示當短期利率控制在接近零的水準,中央銀行們已經嘗試了兩個廣義的策略:‘前進指導’,要麼承諾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利率接近零的水準,要麼通過量化寬鬆或類似手段來強化他們的資產負債表。伍德福特先生認為這些策略已經降低了短期預期利率和長期實際利率,但他也懷疑這些策略對於經濟產量的影響。在他的報告中他建議聯儲會應該承諾保持採用簡單政策直到達到一特定經濟目標,例如名義GDP(沒有做通膨調整的產出)回到了衰退前的軌道。聯儲會不太可能會這麼做,但是它可能會依據失業人口的狀況確定未來政策措施。

近期離開英國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亞當.波森,對於貨幣政策明顯的無能表現做出了另一解釋。他認為因為很多金融市場運作不良,因此貨幣政策這一劑良藥不能進入經濟血液中。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是央行去市場上購買更多受損明顯的資產。這就是英國央行現在正在做的,去提高銀行的貸款能力以使得銀行可以發放更多的貸款;這也是歐洲央行準備做的,重新開始購買國債;這也是美聯儲可以做的,通過購買更多的貸款抵押債券(MBSs).

聖人還是傀儡?

在另一份研究報告裡,普林斯頓大學的馬庫斯. Brunnermeier和Yuliy Sannikov 為寬鬆貨幣政策提供了理論偏護。寬鬆貨幣政策一般對於鼓勵商業和個人把未來的消費和投資行為提前到現今。但是這裡還有一個重新分配的效率。例如,短期低利率的策略可以使重新分配收入從存款人到銀行手中,這樣可以是的銀行重建資本並促進他們放出更多的貸款。類似地,例如購買10年期的政府債券會對一些投資者有利而傷害到另一些投資者的利益,比如退休基金依賴從長期債券獲得的收入來滿足退休金的長期債務償還要求。央行可以通過優化調整他們手上的工具到急需幫助的行業中,這樣可以獲得一個更加強而有力的振作。

這裡有一問題就是去確定去干預那些行業可以獲得最好的效果。芝加哥大學的埃米爾.蘇菲在研討會上提說:銀行的利潤提高了但並沒有對需求的重新起搏起到太大的作用,這是因為這裡面真正的問題是負債的個人不能或者不願意去貸款。他並列舉了證據:在這些經濟不景氣的國家裡,個人負債越多,零售消費和汽車銷售就越低。

一個更大的問題是:那個會引發出什麼時候央行們能開始支持某些特定行業的政治爭論。美聯儲的官員一直被告知零利率不僅對幫助到商業而且正在使儲戶受到傷害。歐洲央行購買周邊國家的債券會把負債國家的風險轉移到債權國家,這會激發德意志聯邦銀行和債權國家選民的反對。波森女士解釋了:‘自願接受的諱忌’和‘陳腐的思想’會使得央行們擔心有目標的借貸會擾亂貸款的分配,或者是擔心變成以政治為目的的印錢。這一觀點遭到了前美聯儲官員拉裡.琳賽的反駁:‘在一個自由的社會裡,個人和團體機構不會因為你做了什麼事就去做一些不尋常的事,或者去打破一些常規並不謀而做一些錯事,你這樣只是孤注一擲。’

資料來源:ECO中文網獨家授權http://www.ecocn.org/thread-82146-1-1.html
原文出處: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62177  

 
有看文章的朋友們,請在本文的最上方或最下方按分享喔(紅框標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