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有雷曼的華爾街 經濟學人:未來市況依舊烏雲罩頂
鉅亨網陳律安‧綜合外電
2008 / 09 / 16 星期二 20:35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就算以最嚴苛的標準來定義金融危機,星期天 9月14日所發生的事絕對夠格稱為一場「完美風暴」。一週前,市場人士還寄望無論有無政府資助,都會有企業來接手全美第三大的投資銀行 Lehman Brothers(LEH-US)。但根據 《Economist》報導,到了星期一清晨,孤立無援的雷曼已申請了破產保護。雷曼破產之時,其資產負債高達6130億美元。
其餘傷痕累累的金融巨擘,不是急於將自己出售,就是忙著籌募資金來避免與雷曼遭逢相同命運。之前雷曼的潛在買家 Bank of America(BAC-US;美國銀行),轉以5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第三大投資銀行Merrill Lynch(MER-US;美林)。保險業巨擘 AIG(AIG-US)也希望用重組及向聯準會求助來脫離困境,但其股價在星期一仍下跌。
市場現況依然相當動盪不安,所以投資人從股市逃竄到較為穩定的美國財政債券市場。全球股市下跌,原油每桶已下跌到 100美元以下。美元走貶,兩年期債券殖利率也下跌到2%以下,並寄望星期二美國聯準會開會時能夠再度降息。美國股票期貨也是一片滿江紅,信貸危機也持續蔓延中,且範圍擴大。
這些市況發展,意味著金融危機進入了一個全新且更危險的局面。若雷曼資產遭到清算,其餘金融機構之相似資產的價值也會縮減,侵蝕其資金基礎。政府不願幫助雷曼的舉動,也增加了其他因規模大而自認就算倒閉政府必然出手相救金融機構的借款難度。
雷曼之死,顯示金融業界不能也不願幫助已經病入膏肓的金融機構,儘管毫無作為的代價可能會相當悲慘。
市場最大的擔憂,在於雷曼之死對金融衍生商品的影響,尤其是在信用違約交換方面。雷曼位列前10大信用違約交換交易對象,持有部位價值達8000億美元。星期天時,銀行召集衍生商品交易員來處理其手中與雷曼相關的商品,期能降低風險。證交會及雷曼主要調控者都表示,他們正與銀行合作,希望能保護雷曼的客戶及其交易夥伴來「維持市場秩序」。
政府官員相信,他們已說服華爾街同業除去雷曼資產表上達400億到700億美元的不良資產,藉此加速雷曼被收購的可能。但最後交易案還是胎死腹中;兩位最後買家:英國的巴克萊銀行(BCS-US;Barclays)及美國銀行都在星期天下午表示,若無美政府保護網支撐,拒絕收購雷曼。
但美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決定畫下底限,拒絕再提供企業援助。聯準會於三月拯救貝爾斯登,又於上週接管二房,使市場對政府出面救雷曼的期望解節節高升。但這也正是問題所在:這會讓金融市場認為,政府會為所有風險大的行為買單,造成可能要多年才能平復的道德危機,並使納稅人的負擔不斷增加。若鮑爾森執意要救雷曼,國會可能也不會通過所需之預算。
這使得雷曼除了宣布破產,已經沒有其他的路可走。儘管雷曼有管道可以使用聯準會的借貸機制,但其下挫的股價使它無法再籌資,也遭到被評等機構降級的命運。此外,先前在市場調控者要求下持續與雷曼交易的金融機構,也於近日抽身。
苦尋不到買主的雷曼,也使底下 25000名員工陷入愁雲慘霧,因為他們手握 1/3的雷曼股票現在都成了廢紙。在如此艱難的市況下,要在其他金融機構找到工作將會相當困難。雷曼執行長 Dick Fuld也替他自己的金融生涯畫下一個難堪句點;直到去年之前,人們都還認為他是華爾街最聰明的經理人之一。
美林害怕遭逢與雷曼相同的命運,因此急著將自己出售。儘管美林已將其下最破爛的資產出脫,市場依舊對其生存能力感到懷疑。上週其股價下跌 36%,使美林老闆John Thain,做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必須要趕快尋找買家,而最後是由美國銀行買下美林。
這宗結合案的前景如何依然混沌未明,因為零售銀行與投資銀行有著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因此之前結合的歷史十分慘烈。此外,美國銀行對美林的不良資產了解有多深,仍是未知數。
美林被併購,雷曼倒閉,使得美國只剩下兩家獨立的投資銀行-Morgan Stanley (MS-US;摩根史坦利)及Goldman Sachs(GS-US;高盛)。此二投行與其他同業相比體質仍佳,但這個週末所發生的事,也使投行向來依賴之槓桿操作及大規模集資的獨立運作模式蒙上陰影。而星期一銀行信用違約交割充斥在市場上,也顯示出投資人信心不足,懷疑違約的可能性上升。
美國保險業巨擘 AIG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它已在星期一提出重整計畫,並預計於 9月25日推出。此計畫包括出售旗下事業及飛機租賃相關事業。此外,它還希望向聯準會借貸 400億美元,並希望能藉此吸引到私募公司的新資金注入。
雷曼破產的效應持續蔓延,而政府官員現在則將注意力擺到保護受驚的市場與經濟。第一步就是鼓勵與雷曼有交易關係之人群聚,並試圖得到越多償付。市場也預期聯準會在星期二的會議中降息,這與 8月時大家的想法背道而馳。
就算市場能在這個星期穩定下來,但離苦難結束的日子卻還很遙遠。全球信貸危機已使金融機構損失逾 5000億美元,而其中只有3500億美元由股票回補。其中1500億美元的差額,經槓桿操作 14.5倍後,使2兆美元的資金流動性降低。而自從聯準會開放借貸機制後,許多銀行都將風險轉嫁到美國央行上。
顯而易見地,未來金融市場情勢依舊充滿變數。
鉅亨網陳律安‧綜合外電
2008 / 09 / 16 星期二 20:35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就算以最嚴苛的標準來定義金融危機,星期天 9月14日所發生的事絕對夠格稱為一場「完美風暴」。一週前,市場人士還寄望無論有無政府資助,都會有企業來接手全美第三大的投資銀行 Lehman Brothers(LEH-US)。但根據 《Economist》報導,到了星期一清晨,孤立無援的雷曼已申請了破產保護。雷曼破產之時,其資產負債高達6130億美元。
其餘傷痕累累的金融巨擘,不是急於將自己出售,就是忙著籌募資金來避免與雷曼遭逢相同命運。之前雷曼的潛在買家 Bank of America(BAC-US;美國銀行),轉以5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第三大投資銀行Merrill Lynch(MER-US;美林)。保險業巨擘 AIG(AIG-US)也希望用重組及向聯準會求助來脫離困境,但其股價在星期一仍下跌。
市場現況依然相當動盪不安,所以投資人從股市逃竄到較為穩定的美國財政債券市場。全球股市下跌,原油每桶已下跌到 100美元以下。美元走貶,兩年期債券殖利率也下跌到2%以下,並寄望星期二美國聯準會開會時能夠再度降息。美國股票期貨也是一片滿江紅,信貸危機也持續蔓延中,且範圍擴大。
這些市況發展,意味著金融危機進入了一個全新且更危險的局面。若雷曼資產遭到清算,其餘金融機構之相似資產的價值也會縮減,侵蝕其資金基礎。政府不願幫助雷曼的舉動,也增加了其他因規模大而自認就算倒閉政府必然出手相救金融機構的借款難度。
雷曼之死,顯示金融業界不能也不願幫助已經病入膏肓的金融機構,儘管毫無作為的代價可能會相當悲慘。
市場最大的擔憂,在於雷曼之死對金融衍生商品的影響,尤其是在信用違約交換方面。雷曼位列前10大信用違約交換交易對象,持有部位價值達8000億美元。星期天時,銀行召集衍生商品交易員來處理其手中與雷曼相關的商品,期能降低風險。證交會及雷曼主要調控者都表示,他們正與銀行合作,希望能保護雷曼的客戶及其交易夥伴來「維持市場秩序」。
政府官員相信,他們已說服華爾街同業除去雷曼資產表上達400億到700億美元的不良資產,藉此加速雷曼被收購的可能。但最後交易案還是胎死腹中;兩位最後買家:英國的巴克萊銀行(BCS-US;Barclays)及美國銀行都在星期天下午表示,若無美政府保護網支撐,拒絕收購雷曼。
但美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決定畫下底限,拒絕再提供企業援助。聯準會於三月拯救貝爾斯登,又於上週接管二房,使市場對政府出面救雷曼的期望解節節高升。但這也正是問題所在:這會讓金融市場認為,政府會為所有風險大的行為買單,造成可能要多年才能平復的道德危機,並使納稅人的負擔不斷增加。若鮑爾森執意要救雷曼,國會可能也不會通過所需之預算。
這使得雷曼除了宣布破產,已經沒有其他的路可走。儘管雷曼有管道可以使用聯準會的借貸機制,但其下挫的股價使它無法再籌資,也遭到被評等機構降級的命運。此外,先前在市場調控者要求下持續與雷曼交易的金融機構,也於近日抽身。
苦尋不到買主的雷曼,也使底下 25000名員工陷入愁雲慘霧,因為他們手握 1/3的雷曼股票現在都成了廢紙。在如此艱難的市況下,要在其他金融機構找到工作將會相當困難。雷曼執行長 Dick Fuld也替他自己的金融生涯畫下一個難堪句點;直到去年之前,人們都還認為他是華爾街最聰明的經理人之一。
美林害怕遭逢與雷曼相同的命運,因此急著將自己出售。儘管美林已將其下最破爛的資產出脫,市場依舊對其生存能力感到懷疑。上週其股價下跌 36%,使美林老闆John Thain,做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必須要趕快尋找買家,而最後是由美國銀行買下美林。
這宗結合案的前景如何依然混沌未明,因為零售銀行與投資銀行有著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因此之前結合的歷史十分慘烈。此外,美國銀行對美林的不良資產了解有多深,仍是未知數。
美林被併購,雷曼倒閉,使得美國只剩下兩家獨立的投資銀行-Morgan Stanley (MS-US;摩根史坦利)及Goldman Sachs(GS-US;高盛)。此二投行與其他同業相比體質仍佳,但這個週末所發生的事,也使投行向來依賴之槓桿操作及大規模集資的獨立運作模式蒙上陰影。而星期一銀行信用違約交割充斥在市場上,也顯示出投資人信心不足,懷疑違約的可能性上升。
美國保險業巨擘 AIG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它已在星期一提出重整計畫,並預計於 9月25日推出。此計畫包括出售旗下事業及飛機租賃相關事業。此外,它還希望向聯準會借貸 400億美元,並希望能藉此吸引到私募公司的新資金注入。
雷曼破產的效應持續蔓延,而政府官員現在則將注意力擺到保護受驚的市場與經濟。第一步就是鼓勵與雷曼有交易關係之人群聚,並試圖得到越多償付。市場也預期聯準會在星期二的會議中降息,這與 8月時大家的想法背道而馳。
就算市場能在這個星期穩定下來,但離苦難結束的日子卻還很遙遠。全球信貸危機已使金融機構損失逾 5000億美元,而其中只有3500億美元由股票回補。其中1500億美元的差額,經槓桿操作 14.5倍後,使2兆美元的資金流動性降低。而自從聯準會開放借貸機制後,許多銀行都將風險轉嫁到美國央行上。
顯而易見地,未來金融市場情勢依舊充滿變數。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