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論壇上的研究報告週末要清空更新,請大家趕快去下載喔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phigroup168?hl=zh-TW&pli=1
證券高速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不僅讓金融市場提高效率,而且極大地降低成本。但新方法卻對中小投資者帶來嚴重衝擊。他們在資訊上的劣勢必然加大其投資風險。究竟它最終能否普遍被金融界和監管者接受還尚需時日。
全球電子商務公司(Global Electronic Trading Co,Getco)是位於芝加哥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的藝術裝飾大樓二層的一家極普通的證券交易公司。人們此前對其知之甚少。
最近讓公司創始人Daniel Tierney和StephenSchuler矚目的原因是,公司近期交易的股票數量已占所有在美交易股票總數的15%。公司已躋身於像高盛和富達投資(fidelityinvestments)(Fidelity Investments)一類大公司之列。據報導,Getco在2年前市值約10億美元。據傳言稱,公司去年的淨利潤就達到前市值的一半。兩位創始人也躋身於華爾街的最新超級富豪之列。
Tierney認為,正是公司採用的創新科技提高了金融市場效率。公司通過每秒鐘買賣證券數千次而獲取巨大利潤。這種極盡瘋狂般的證券交易已成為華爾街的熱衷方向。據業內估計,金融市場去年雖崩潰,但高速交易活動仍獲得210億美元的毛利潤。紐交所6月日交易量較上年同期增長43%,達62億股。據信,高速交易占其中的50%-70%,在電子期貨和期權市場也占類似比重。
Getco稱得上引領了美國證券史上最根本的和最有爭議的轉型。紐交所數十年來一直在美國權益類證券交易市場中獨領風騷,市場份額難得低於80%。納斯達克和其他電子交易系統也未能更多地改變市場格局。真正的震撼是來自近期的高速交易。這類交易在近2年年內分別共計從紐交所奪得其控制的50%和28%的股票交易量。
隨著新交易方式興起,並成為交易活動利潤來源,高速交易員已成為華爾街世界的新主人,並能以他們想像的方式重塑金融市場。這與以往出現的垃圾債券大王,企業並購策劃者和私人股權投資者重塑金融市場一樣。高速交易與其類似活動現已成為華爾街試圖在目前困境下尋找的另一條掙錢之路。
但因新交易方式的透明度、公開性和對散戶的欠公平,它已招致政界人物的指責,要求美證交會(SEC)禁止高速交易中使用的閃電報價(flashquotes)的方式。SEC主席瑪麗•夏皮羅(Mary Schapiro)警告,市場缺乏透明會削弱公眾對股票市場的信心。納斯達克COE羅伯特•格雷費爾德(RobertGreifeld)也呼籲立刻禁止這類交易。
但管理9200億美元資產的美國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資產管理經理George Sauter持不同看法。他認為高速交易增加了流動性,加快執行指令和縮窄交易利差,並稱"高速交易對市場中所有交易者有益"。
Getco的2位元創始人最先將高速交易技術應用於期貨市場,隨後逐步擴展至其他市場。其交易技術能將同種證券的買賣盤閃電般撮合,交易成功後每股收取的費用僅為一美分的十分之一或更低,每天的交易行為卻有成千上萬次,由此也可對交易本金風險進行控制。公司正是依靠規模巨大交易量來平衡掉部份交易風險。Getco的220位員工和芝加哥、紐約、倫敦和新加坡分部每天交易量預計在15億股。
其實,證券電腦化交易技術和概念並不新。自納斯達克電子化交易市場在1980年代興起,交易大廳式的市場開始萎縮。業內一直也在嘗試不同形式和各種規模的電子化證券交易系統,以套取各市場間買賣報價的時間差收益,但前些年網路泡沫破裂未能讓其產生更大影響。
SEC前主席,現高盛公司和Getco顧問Arthur Levitt因對市場寡頭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把持市場不滿意,於1998年曾推動選擇性交易系統監管制度(Regulation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s)。期間一些電子化交易網路開始出現,並讓做市商的利潤空間大幅減少。
為今天電子交易革命奠定基礎的最終結構性的變化是2005年確立的全國市場體系監管制度(Regulation National MarketSystem,RNMS)。此前的經紀-代理公司在理論上被要求向客戶提供盡可能最佳的股票報價。但如此要求讓經紀機構在內部撮合買賣訂單上有極大操作空間,以獲取更大收益。
對Getco和其他具有高速交易能力的機構而言,RNMS對買賣訂單應以電子方式面向全國報價,並立刻以最佳買賣價撮合的規定無疑是一劑興奮劑。更多的交易機構開始以電子化交易套取任何兩個市場間的買賣價差。越來越多的象高盛和巴克萊等投行,對沖基金等各式機構參與到這場逐利活動。
興盛的高速交易正重塑各地證券市場。Getco等公司和7家大型銀行在一家電子通信網路平臺(ECN)Bats Trading上進行投資。該平臺去年已獲得完全證券交易資格。該平臺現可處理12%的每日全美股票交易量。由高盛和其他機構支持的另一競爭對手,DirectEdge處理另外的14%交易量。
但是高速交易也帶來業界非議。簡單講,這類機器人交易系統享受著遠勝於普通投資者的精力和體力的優勢。在高速交易世界,將買賣報價從芝加哥送到納斯達克在新澤西州的市場的20毫秒是不可接受的滯後。如此長的時間必定讓人形成一套完整的滯後套利(latencyarbitrage)策略。
提高傳輸速度轉而讓各公司爭奪距離交易所位置盡可能近的建築物。在芝加哥,存放包括交易所大型電腦資料庫在內各類資料庫和伺服器的資料中心,每6平方英尺空間月租金已漲至2000美元。一些交易企業出價甚至比前者高出100倍的租金,來存放距交易所位置最近的資料庫和伺服器。
人們現在還不知道如此不公平的交易環境究竟是否會被制度化。散戶投資者註定是被犧牲掉的一類。對他們而言,真正的風險是,他們買入股票所支付的傭金過高,並只能眼睜睜地看到自己買入股票後的數秒內股票報價會馬上下跌,因為作為中間人的經紀商夠看到他們在做什麼,而他們卻不瞭解這些中間人在做什麼。監管機構多年來一直試圖讓買賣報價更加公開透明。但此前推行的各種辦法都未能真正地讓中間人做到公開透明。
高速交易分支活動引發的另一爭議是已占到納斯達克交易量15%的所謂"保薦准入(sponsored access)"做法。傳統交易技術是交易者將訂單通過代理經紀人向交易所下單,或由後者執行訂單。但在保薦准入做法下,交易商直接向交易所下訂單。這讓人們擔心在缺乏監管下,將導致超過金融危機時的衍生品所帶來的災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