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要從十萬年前說起…人類的祖先在面對乳齒象之類的敵手時,身體要做出立即的反應。

大腦中樞神經會發出指示到腎上腺,使體内腎上腺素上升, 讓身體各個部分都處於作戰狀態,連瞳孔也會變大,人會處於一個警醒的狀態(aroused/ alert),準備隨時對周遭作適當反應。心跳加快,呼吸加速使我們有足夠氣力戰鬥或逃跑。

這是有名的「非戰即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但是同時,身體也會減慢某些功能,像消化和排泄,所以你可以了解到讓你的身體身體長期處於「戰或逃狀態」是有害健康的。

根據「科學人」雜誌指出,壓力會使得腦萎縮,記憶力衰退(註一):

但問題是,現在不是遠古時代,人類面臨的大部份情境並不需要非戰即逃反應。尤其是在投資這件事上,你所需要的是平靜,不需要任何的情緒。

重點是,如果壓力持久不退,會產生惡性循環,身體會分泌更多的腎上線素(註一):


當腎上線素分秘時,啟動了非戰即逃反應。如果你不反應,會有害身體健康。但對於許多投資人來說,面對壓力時,卻往往什麼都不做,枯坐在電腦前。這絕對有損健康。

溫和的有氧運動是處理壓力很好的方法。因為身體產生腎上線素是要讓我們用於戰鬥或逃跑。而運動代謝掉了腎上線素還增加了腦內啡的分泌。

交易就是賭博,而我們都是賭徒。都在享受類似於吸毒的快感。運動會讓人的大腦分泌腦內啡,這類似毒品嗎啡的成份,但會令人健康,並使我們感覺快樂。

運動有多快樂呢?

美國針對德州約九百名職業婦女的研究顯示,性愛的平均快樂指數四點七,而一般運動是三點八。

也就是說,運動的快樂程度,相當於性愛的80%。

根據刊登在「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專業期刊的論文,德國波昂大學研究人員證實,跑步確實能讓大腦製造大量腦內啡,給人帶來好心情,腦內啡愈多,人就愈high。

腦內啡有「快樂嗎啡」之稱,讓人產生幸福及愉悅感。

紐約時報報導:「許多運動員都有跑步產生快感的體驗,甚至有人說跑步帶來的亢奮效果可比嗑藥,只是這種感覺可遇不可求,往往在耐力賽快跑完時才出現。一名女跑者曾在馬拉松快到終點時感受到這種快感,且情緒變得亢奮,只不過看到一隻小狗,居然也會激動落淚。

也有人在長跑途中累到快力竭倒地,但咬牙硬撐時忽然覺得飄飄然。另一名女跑者回憶自己跑完5公里後,唯一的感覺就是整個人快樂得不得了。

跑步會產生快感,是基於運動會讓大腦產生生化反應,製造類似嗎啡、讓人心情愉快的化學物質腦內啡 (endorphins),但跑步並非讓大腦產生腦內啡的唯一方法,其他強烈而持久的運動一樣有此功效。」


註一:
科學人:壓力的惡性循環

傳導壓力的線路相當分歧,有許多腦區參與並形成反饋迴路,有時會大幅強化某個反應。當實際或想像中的威脅活化了大腦皮質(1)的感覺及高級推理中樞,也就開啟了這個過程(圖中有所簡化);接著,大腦皮質將訊息送給杏仁體(2),它是壓力反應當中主要的調解者。某個前意識的訊息也可能從不同路線先行引發了杏仁體的活性(3);杏仁體釋放出腎皮釋素,刺激了腦幹(4),並經由脊髓活化了交感神經系統(5)。腎上腺受到交感神經的刺激,就產生壓力激素—腎上腺素;同時還有另一條不同的路線,引發腎上腺釋放糖皮質素。這兩種激素作用在肌肉、心臟以及肺臟,讓身體準備好進行「戰或逃」反應(6)。如果壓力持久不消,糖皮質素會引起藍斑核(7)釋放正腎上腺素,然後傳遞到杏仁體(8),導致更多腎皮釋素的生成(9),而再度活化進行中的壓力線路。

註二:
科學人:「有驚人的醫學文獻顯示,罹患重鬱症多年的病患,腦中關於長期記憶海馬迴的體積要比對照組的健康人士小上20~30%。並沒有什麼證據顯示先天擁有較小海馬的人容易罹患抑鬱;反之,海馬體積的縮小似乎是由於抑鬱而產生的缺失。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海馬體積的縮小,是由於神經細胞萎縮、死亡,或是無法產生神經新生所造成。讓人難過的是,在抑鬱症痊癒之後,這種海馬體積的縮小以及至少某些認知功能的缺失,仍然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