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的謬誤

12月17日發行的《經濟學人》雜誌中,專門談論財經議題的熊彼得專欄,提出一篇取名為《脫離老舊》的文章。其中的副標題竟然說:「管理理論逐漸成為已逝理念的全集」。有鑒於莘莘學子在入學高考中,依然致力於進入各大名校管理科系的風潮下,這篇文章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

經濟學院雜誌的熊彼得專欄,不但針對財經新聞講評,而且延續上世紀20年代的奧匈帝國的財政部長,以及後來哈佛大學經濟學系的教授喬瑟夫‧熊彼得之財經論述,對於當代財經意義提出針砭。熊彼得的財經哲學中,最有名的話就是「創造性破壞」,意思也就是發揚日日新的精神,切勿墨守成規,必要時若非進行大變化不可的時候,則以破壞現有建制。這種破壞,本身就是非常具有創意的做法,最重要的是,這是企業家都應該具備的精神。

這篇文章很不客氣的說,在馬丁路德推動宗教改革將近500年紀念的前一年,也就是今年,管理學界面臨了當年教會面對的困難。什麼困難呢?也就是思想僵化以及行動抽象,需要根本的改變,否則主要的理念都脫離了現實的生活。如果管理學界不進行大徹大悟的改革,那麼這一整個學科將被拋入歷史的灰燼之中。

管理這門學科,最大的問題是他立基於如下四個已經不存在的理念。這四個理念就是:企業競爭、創業精神、快速成長與全球布局。首先,我們經常會以為企業以競爭為天職,而所有經營者都以不斷的面對競爭作為追求生存的主要因素。事實上正好相反,愈來愈多的企業是透過合併與並購的方式而生存,導致生存下來的公司量體,變得愈來愈大,卻也無須面對什麼競爭。從2008年發生了金融海嘯以來,在美國平均每年有3萬家的並購案,占美國的GDP3%。並購的結果是公司愈大愈有生存能力,而一些剛起步的公司根本就沒有生存的機會。

第二,傳統管理理論不斷鼓吹企業家的創業精神,連政府都不例外,經常還以創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精神勉勵年輕人創業。此話言之鑿鑿,但實際的情況卻剛好相反。在美國與歐洲的企業中,從上世紀,也就是1970年代開始,關門的企業遠多於創業的企業。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有如下兩點理由:第一,稅制的改革保障勞工的社會權益,以至於許多企業因為規模不夠大無法生存,只好結束營業;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社會進步,導致自我提升。在生活與工作之間的選擇上,會想到繼續拚命創業的老闆逐步減少,想要安生養老的人卻很多,紛紛以結束企業作為養生之道。

第三,傳統管理學中強調企業發展的快速為原則愈快愈好,先占先贏的策略行之有年。在這一點上,最近的企業理論偏好於網路事業為例,強調企業成長之快速,前所未見。這是一個迷失,因為企業愈來愈依賴大眾消費,而往往網路的快速,卻不抵政府的官僚組織針對企業發展所做的規定與限制。更重要的是,非常多的情況中,運用網路進行的市場調查與顧客服務中,因為資訊過多的緣故,造成判斷並沒有原先想像中那般快速。總而言之,要求快速企業進行發展只是理想,卻與實際情況大大不同。

最後也是最有趣的,就是全球化的布局。全球化原先受大家重視的理由,就是他有助於企業的發展之外,也能夠促進世界和平,避免戰爭。因為我們假設在國與國公開進行貿易相處之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自然降到最低。因為這個因素,所以全球化的促銷事業受到鼓舞,幾乎管理學界中所有主要理論都以鼓吹全球化為主要訴求。然而從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15年以來,全球化的前景似乎開始令人擔憂。

翻開歷史來看,從地理大發現以來,世界中的強國彼此來往的全球化的聲浪就沒有小過。但遺憾的是,這些大國之間,它們的往來並沒有避免發生戰爭。全球貿易的結果更讓許多原先占有優勢的國家,失去了原有的製造事業。這些國家在競爭的貿易環境中,雙手一伸,將製造業讓給出口大國。從今年,2016年的六月份英國脫歐,然後在11月份,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事實來看,全球化已經受到嚴重考驗,更不要說成為管理學的核心概念。

這四點說的非常清楚,並且認為它們所包含的,都是已經死掉的理念。我不是讀管理學的,但我知道當有權威性雜誌批評個別學科的時候,這就是學術典範轉移的開始。同時這也是為什麼,這一篇批評管理學的文章一開始就說,管理學目前的茫然無知與不食人間煙火的情況之嚴重,只能與宗教改革前的教會相比較。500年前的教會發生宗教改革後,從此世界大不相同。今天我們期待的是商學教育大改變,為我們帶來一個嶄新的世界。


 

【作者簡介】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兼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精通中、英、法語,台灣哲學學會副會長。1981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1983年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攻讀哲學,獲得哲學學士(1984年)、哲學碩士(1988)以及哲學博士(1995)學位。

目前出版中英文研究論文40餘篇,專長為:科學哲學、科學方法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對索羅斯的老師卡爾波普哲學有深厚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