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學人:銀行根本無力借貸 降息將淪為變相紓困計畫
鉅亨網程宜華.外電報導
2008 / 10 / 06 星期一 21:36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全球金融風暴持續擴大,近幾個月來各國政府組成了第二道防線,包括透過資助銀行和干預貨幣市場,來試圖抵擋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所有危機,同時也悄悄地把已經高於預期的通膨問題先擱置了下來,因為,一連串令人擔憂的經濟數據已經讓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


也正因如此,在上周五時期貨市場認為聯儲會(Fed)將調降利率 0.5個百分點的機率大幅升高到 90%。歐洲央行 (ECB)則在週四時表示決議維持利率於 4.25%不變,並指出通膨風險暫時出現減少。而財經媒體《 Bloomberg》調查,有 3/4的分析師相信英國央行(BOE)將會在10月 9日宣布降息。
英國《經濟學人》 (Economist)指出,上周五美國公佈的非農業就業人口劇減,出現了15萬9000人的失業人口,也許是壓垮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都讓經濟前景更趨嚴峻,採購經理人指數也顯示美國製造業成長已經逼近衰退狀態,服務業也幾乎停滯。

歐洲也好不到哪裡去,歐元區在 9月份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從上個月的47.6降到45,呈現急遽下滑的走勢,同時也創下 7年來新低點。

好幾個月前市場擔憂的通貨膨脹 (inflation),現在顯然已經在各大媒體版面銷聲匿跡。《經濟學人》表示,隨著全球經濟情勢一步步惡化,也許通貨緊縮 (deflation)的風險即將到來,就像2002與2003年一樣。

而這波金融危機帶起的全球衰退,使得簡直進入冰河期的貨幣市場讓業者更難生存,銀行界籌資困難。消費者也面臨房價不斷下跌的問題,以及越來越嚴格的信貸標準與失業率上升。

對於投資者來說,現在的問題是降息是否來得太晚、幅度太小。官方借貸成本降低的效應,可能會被較高的信用利差所抵銷,消費者和企業界借款的成本仍然處於高位。而即使利率下降,銀行不願意貸款給消費者與企業的情況依舊,和日本在1990年間遇到的問題如出一轍。

《經濟學人》指出,降息的確能夠緩解金融產業緊張,在1990年間當時的美聯儲就大幅調降短期利率,讓銀行在短期利率上來借出長期貸款,賺取利差。

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這些商業銀行除了與央行融資之外,根本無力借款。因此就算降息,到最後可能也形同於給金融業再一次大規模的紓困,只是不用經過國會同意而已。

無論如何,除非金融業出現好轉的跡象,否則要投資人相信底部出現,實在有點困難。

這不僅意謂著銀行間貸款利率將持續偏低,也可能顯示過去幾天各國爭相祭出的存款保險制度將告一段落,例如之前愛爾蘭和德國向國人保證所有的存款規模,英國也宣布對儲戶的存款保障上限從 3.5萬英鎊提高到 5萬英鎊,美國則是將上限從10萬美元增加到25萬美元。

「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資本流動不穩定的情形,一個始料未及的後果正在逐漸蔓延中。」《經濟學人》表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