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 年9 月22 日,Fed表示將維持0~0.25%利率不變,並宣佈將採取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OT),計畫在2012年6月,出售剩餘期限3年以下的4000億美元中短期公債,同時購買相同數量的剩餘期限為6~30年的中長期公債,以壓低長期利率刺激經濟成長。消息一出,全球股市、貨幣(除美元)、原物料等風險性資產出現崩跌,究竟為何推出扭曲操作造成崩盤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分清楚扭曲操作與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的差別。

OT≠QE
2008年11月~2010年6月與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Fed啟動兩次的量化寬鬆政策(QE1&QE2),分別向市場注入1.59兆美元和5880億美元。「量化寬鬆」中的「量化」指將會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而「寬鬆」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即中央銀行用創造出來的貨幣(擴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就是所謂的印鈔票,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壓低長期債券的利率下滑,以促進經濟復甦。事後來看,QE對經濟的刺激並沒有太明顯,反而是向全球輸出美元,讓熱錢跑去炒作股市與原物料,讓新興市場的通貨膨脹居高不下。

扭曲操作則是賣出短期債券,買進長期債券,在不增加淨買債券的前提下,延長持有的公債期限,調整公債持有的期限,Fed並沒有進行所謂「印鈔票」的動作。以下分別探討買進長期債券與賣出短期債券造成的影響。

OT吸引資金回流美國
扭曲操作最主要的目的是壓低長期利率,降低借貸成本,讓金融持續維持甚至更寬松,通過改變人們對長期利率,進而降低短期利率;並且使房貸利率持續下滑,讓民眾的房貸壓力更低,願意貸款買房,吸引資金前進衰敗已久的房地產市場。



 雖然買進長債是為了資金更寬鬆,但是賣出短債,使短期債券的殖利率上升(即債券價格下跌),造成避險基金的資金成本上升,不得不賣掉投資標的換現金回補,緊縮非美地區的美元流動性,吸引資金回流美國。


歐洲流動性緊縮嚴重
歐債問題簡單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去年五月的第一次爆發歐債問題,當時候是希臘等歐豬五國國家債務問題,到今年八到到九月已經演變成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危機,如果沒有妥善處理的話,可能會發展到第三階段:實體經濟蕭條。
 
衡量歐元銀行信用的指標「歐元Libor-OIS利差」在今年八月大幅上升,已經突破去年第一次歐債危機的高點,代表銀行間互不信任,拆款的意願下滑,有重演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的可能。因此在9 月15 日,歐洲央行聯手美國Fed、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聯手,通過3 個月美元固定利率的回購交易向歐元區銀行間市場注入額外流動性。使得歐元LIBOR-OIS利差稍微下滑,紓解流動性危機,但在Fed宣布實施扭曲交易後,流動性再度緊縮,歐元Libor-OIS利差再創新高,使得歐債危機更加嚴重。


簡言之,Fed推出扭曲交易,對內降低長債利率來刺激經濟,中期效果才會浮現;對外拉升短期利率,造成流動性緊縮,打擊非美地區國家經濟實力,並吸引資金回來,可說是一石二鳥之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意PHIGROUP 的頭像
    法意PHIGROUP

    法意PHIGROUP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