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07277289  

居住是人民的基本權益,面對高房價而苦不堪言的人們,總希望政府給予居住正義的人權。但是到底居住正義的真正定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界定的概念。面對過去幾年投機客的炒房風,政府祭出奢侈稅打房,企圖抑止高房價的狀況,這是實現居住正義的一種方式。臺灣的台北和鄰近的香港、新加坡,都屬於地小人稠的現況,高房價也是其共通點,或許我們可以參考新加坡和香港,來對比台灣今日的居住現況。

新加坡最適人居
新加坡一直被人們譽為適合人居的地方,主因來自於政府完善的居住政策,和良好的居住環境,讓新加坡的居住品質倍受肯定。新加坡的家庭有90%擁有自己的房子,其中新加坡的住宅有高達其中80%是政府建立的公共組屋,剩下的20%是私人建商所蓋的住宅。其政府對於住房的補助相當高,低收入戶可以藉由租公共組屋的方式,以低廉的租金獲得安居的住所。雖然新加坡也面臨著高房價的問題,但政府強力的補助和成功的居住計畫,仍讓80%的公共組屋發揮完全的功效。
 
香港公屋占五成
鄰近臺灣的香港,最有名的是樓價高,貧富差距嚴重。但其實在香港由政府早期所興建的公共屋邨佔了住宅80%,經過轉手出售後,目前的居住現況是約有50%的香港居民住在公屋,另外約50%分別透過購買或租屋,居住在私有住宅中。由於私人房價不斷攀高,近年來申請公屋的人數也明顯增加,主要原因是來自於無法負擔私人住宅的房價和租金。香港政府對於高房價問題,也祭出打房政策,如課徵印花稅抑制炒房風氣,並以新增公屋和開發新市鎮為目標,解決人民的居住問題。

台灣國宅佔比低
回到台灣,目前以大台北地區為高房價的精華地帶,不同於香港和新加坡的是,臺灣的國宅比例僅佔約5.4%,而國宅又以出售為主,出租比例更低。因此產生了國宅愈來愈不平價的問題,根據報導台灣最貴國宅落在大安區,一戶要價5000萬元,連一般正常上班族都難以負荷,更遑論國宅的原有需求目標。台灣的住宅以私有住宅為主,房屋是商品,供需取決於市場。
對「居住正義」來說,或許已經有失公平的意義,對低收入戶來說,就連想租國宅,都不見得排的到,因為戶數真的太少了。現在無論是台灣、香港和新加坡都面臨到相同的問題,就是房價漲、政府拼命打房,卻因為利率太低,造成房價易升難降。在台灣國宅佔有率低的狀況下,私人租屋制度又不如瑞士、德國來的完善,難怪現在年輕人大嘆,要在台北打拼買房,是不敢想的夢。

本文同步刊登於法意Housefun專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