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control the oil, you control all the country; if you control food, you
control all; if you control the currency, you control the world.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如果
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

上周三筆者去政大聽了宋鴻兵先生的演講,主題是貨幣戰爭,宋先生提到,研究經濟金融有兩個主要的方法,一個是統計模型,用數據來分析,另一種是用歷史研究,從大歷史的角度、權力消長及制度的變遷造成經濟的演進,我個人也喜歡從歷史的角度來推論,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才能知興替。畢竟人類五千年歷史,就如同傑西李佛摩所述,「我很早就發現華爾街沒有甚麼新東西,也不可能有甚麼新東西,今天發生的都在以前發生過,也在未來不斷地再發生,因為人性 - 永遠不變。」

以下是演講摘要:
一、從獵人故事看經濟增長的本質,經濟增長的本質是生產力的交換。
古人從前打獵,因為不確定何時打到獵物,所以必須「儲蓄」,將打獵的鹿肉分批儲存,以便過冬,當他發現或尋找到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增加食物時,例如他發現用木棒打獵沒有比製作弓箭來得有效率,所以他開始「投資」時間製造弓箭,但在製造弓箭的同時,他並沒辦法打獵,就必須先靠先前的儲蓄過生活,等到弓箭製造出來,他就可以打到更多的獵物,接著,他就可以用多餘的儲蓄部分跟其他人進行交換,那就產生「消費」 行為,例如它可以拿鹿肉去換織布衣物等。(編按:這其實也就是經濟學裡面的比較利益法則,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採取自利行為,做自己擅長但別人不擅長的事,然後進行交換,就產生了貿易。)

交換物品越來越多,就發展出貨幣方便攜帶與流通,而在經過各式各樣的交換行為後,最後才造成土地升值的結果,是生產力造成的溢出效果,產出太多、持續擴張才開始拿土地交換。邊疆地區的土地就相對不值錢,因為沒人要換。

德國深知這樣的道理,所以採行的是生產力經濟學,房產是一種消費,當每個人都被滿足後,自然把精力用在提高生產力品質與效率上,所以德國沒有房產泡沫,但多的是百年工藝。而英美採行交換經濟學,房產被當作是一種商品投資,事實上並不會產生任何對人類有助益的商品,所以也就造成資金被投放在這沒有效率的物件上。
中國由於人口眾多,自然能成為經濟大國,但絕對不會是經濟強國,主因是技術深度遠遠不足。因為大家都只想短期快速致富,沒人願意花時間、金錢跟精力在基礎研究上,以至於關鍵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上,只要開放一個市場就淪陷一個市場,只有國防工業是比較有技術的,因為是管制商品,外國也不會願意協助技術提升,只能自己研究。

(待續)

歐斯麥Facebook粉絲團網址: http://ppt.cc/8Qat
歡迎加入一起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