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屆大選都會被稱為幾十年來最重要的大選,而這次確實如此:美國面前有兩條截然不同的通往未來之路

上屆大選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莎拉•佩林(Sarah Palin)在2010年提出過這麼一個問題:“現在你們覺得奧巴馬所謂的那些希望啊,改變啊到底怎麼樣?”她是在嘲諷巴拉克•奧巴馬(Barrack Obama)2008年那些華而不實的競選口號。今年11月6日,很多選民將要決定是否讓奧巴馬連任,屆時他們應該會捫心自問差不多的問題。經歷了四年,總統競選口號卻沒有變得更具有實質感,奧巴馬這次想要“前進”,而他的對手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則偏好“相信美國”。儘管口號沒什麼長進,這次大選確實比上一次更加重要。兩名候選人之間,以及他們的政黨之間現在存在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而且這道鴻溝之寬達到了近代歷屆大選之最。

羅姆尼希望大幅度縮減政府規模除了讓美國在海外繼續耀武揚威這一塊,他想將國防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從現在的3.4%增加到目標4%)。為了達到縮減政府的目標,他提出降低稅收,大幅度縮減除軍隊以外的所有政府開支,通過預算平衡的修憲,推翻奧巴馬的健保改革,徹底重組如醫療保險(老人健保)、醫療補助(窮人健保)和社會保障(養老金)等大型“應得權益”福利。他甚至連美國窮人最終的庇護項目-食品券都想要削減。奧巴馬最近則提出“美國不需要激進的改變”,而反對羅姆尼的所有以上提議。奧巴馬也承諾要減少赤字,但並不是通過削減開支來達成。他聲稱保持大部分人稅率穩定,同時向富人增稅就能夠降低政府債務,同時他也提議要在基礎建設和教育等項目上加大開支。

除了對政府規模的這一本質爭議,兩名候選人基本在所有問題上意見都相左。這包括典型的“價值觀”分歧:羅姆尼希望禁止同性戀婚姻,並在幾乎任何情況下都反對墮胎,雖然這兩點的決定權都不在總統職權範圍內。而奧巴馬則堅決支持女性有權選擇人流,而且在多年舉棋不定之後,最終站出來宣佈其支持同性戀婚姻。移民是另一個存在巨大分歧的議題。奧巴馬發佈了一項對某些非法移民暫時不進行刑事追究的法令,讓這些人不用每天生活在對遣送的恐懼中。他也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國會不合作,他本想要進行更大的改革。羅姆尼則希望讓那些非法逗留在美國國內的人生活極度困難,這樣他們最終將會“自發遣送”,不過他也誓言會擴展合法移民。

羅姆尼也是一位外交鷹派。他抱怨說奧巴馬花在向其它國家道歉上的時間太多了。他承諾要給一切膽敢冒犯美國的國家,包括中國、伊朗、俄羅斯和委內瑞拉好看,同時也要大力扶助美國的盟國,尤其是以色列。奧巴馬則表示他的對手在外交事務上完全是個愣頭青,認為羅姆尼的講話完全是“大放厥詞、大擺烏龍”的典型。這位共和黨候選人最近出的一些洋相讓人覺得總統所言非虛。

另外一個明顯的分歧在於全球暖化問題。奧巴馬試圖讓國會通過利用排汙交易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法案。在失敗之後,奧巴馬政府又繼續試圖利用清潔空氣法案來設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法規。羅姆尼希望修改清潔空氣法案,使得類似這樣的行動無法實現,同時聲稱溫室效應的原因和影響現在還太不確定,因此採取昂貴的解決措施並不合理。

說到底,還是經濟

換句話說,選民有的好思考了。現在看來,選民似乎覺得要在兩者中選一是個痛苦的決定。幾個月來大多數民意調查都顯示兩名候選人的支援率只有一線之差,不過奧巴馬現在顯現出開始甩開對手的跡象。美國大選很少發生總統尋求連任失敗的情況:在過去70年裡,只有三位總統—吉羅德•福特(Gerald Ford),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和老布希(George Bush senior)—在一任之後就得拍屁股走人。

相反來說,疲軟的經濟通常被看作是尋求連任總統最大的軟肋。而上一次總統大選失業率像今天這麼高已是70多年前的事了。奧巴馬本人也曾在2009年說過如果他無法處理好繼承下來的經濟爛攤子,他將只能在總統寶座上呆一屆。

這就給羅姆尼帶來了一絲希望,同時也為他提供了一種戰略。他一直以來不遺餘力地批評奧巴馬對經濟的掌舵糟糕之極。他聲稱總統的刺激措施讓國家背上大筆債務,卻沒有帶來經濟增長;美國人中位收入有所下跌(和2009年中相比下降了4.6%);奧巴馬健保改革對小型企業是個負擔;環境管制在扼殺美國的能源生產。羅姆尼抓住奧巴馬說的一句話“那並不是你建的!”(奧巴馬的本意是指即使最成功的創業人士也需要依賴一定程度上的政府服務來建立自己的企業)大做文章,稱奧巴馬對創業有敵對情緒。總而言之,羅姆尼陣營認為奧巴馬在2008年繼承的經濟前景嚴峻,但他的政策把問題變得更糟。

這種指責在群眾中引起很大共鳴。大多數接受民調的美國人認為國家正在向錯誤的方向前進。經濟是少數幾個民眾認為羅姆尼會比奧巴馬更有能力的政策領域之一,雖然最近這種看法已經開始逐漸改變。對於羅姆尼來說很關鍵的一點在於:所有的美國人,不管年輕還是年老,男性還是女性,白人還是少數民族,都對經濟感到不滿。

奧巴馬對抗羅姆尼這一論調的方法是嘗試點出一些他提倡的,且對某些特定群體有所幫助的政策。他指出自己簽訂的一項法案讓女性更容易以平等薪資為由訴諸公堂,他的健保改革也要求保險商在不收取額外保費的情況下覆蓋諸如乳腺癌檢查之類的預防措施和避孕措施(覆蓋避孕引發了多方爭議),這些政策都使女性選民得益。對拉丁裔移民,奧巴馬則強調自己拓寬了給學生的補助金和低息貸款覆蓋範圍。在老年選民面前奧巴馬反復指出自己致力於將現在的醫療保險形式保存下來,而不是像羅姆尼提議的那樣採取醫療券系統。面對藍領工人選民時,他又變成了汽車工業的救世主。最後,在所有選民面前他都再三強調是他下令的突襲擊斃了奧薩瑪•本•拉登(Osama bin Laden)。

總統大人的主要戰略似乎還是將其對手妖魔化。奧巴馬和其支持者把貝恩資本的前老闆羅姆尼描述為一隻商界寄生蟲,從收購的公司內吸取高額利潤,同時把大批員工解雇,且讓公司背上巨債。他們也對羅姆尼不願意公開超過兩年的稅收檔大肆質疑。他們認為羅姆尼當上總統會對富人大為有利,而中產階級和貧困人士則會遭遇冷落。

選民同樣對這種攻擊有很大共鳴。羅姆尼的個人資產約2.5億美元(至少有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他的實際身家要高得多),他是幾十年來最富有的總統候選人。而且他還時不時會口無遮攔地冒出一兩句失言,顯現出他和大多數美國人之間的鴻溝:如他認識幾位元賽車隊老闆啦,或是他的妻子有“幾輛凱迪拉克”啦。在競選過程中他在很多場合下顯得木呐,缺乏說服力,他還有一個非常糟糕的習慣,會用一種嚴肅沉悶的語調複述愛國歌曲的歌詞。民調顯示大多數選民認為兩人中奧巴馬對當前問題有更好的掌握。而且大多民調顯示超過半數受訪者排斥羅姆尼,在大選日這麼逼近的時刻對連任總統發出挑戰的候選人口碑如此差可謂是史無前例的。

換句話說,這次大選是一場矮子裡面拔將軍的競選。當然,兩位候選人都有令人尊敬的地方。奧巴馬的演講依然犀利如舊,而他的個人奮鬥史仍然鼓舞人心。但在經歷了四年的疲軟經濟和日益尖刻的黨派之爭後,他擅長的那一套-勾畫出一個更美好美國的前景-在選民眼裡不免有點空洞。他這次大選定下的一些當選目標,如將大學學費上升速度下降一半,為在天然氣行業創造60萬個崗位鋪平道路等等相對都顯得有些微不足道。這有可能是因為他上次大選許下的很多承諾(將赤字減少一半、關閉關塔那摩灣監獄、開始著手阻止海平面進一步升高)最終都沒有能兌現。

另一方面,羅姆尼則是個極為有能力的商人。除了曾建立一間極成功的私募股權公司外,2002年他也出馬拯救了面臨四分五裂危機的鹽湖城冬奧會。他在馬塞諸塞州當州長期間行事非常務實,和民主黨控制的州議會合作填補了巨大的預算赤字(其中一部份減赤是通過加稅達成的)。他也在該州通過了健保改革,後來奧巴馬實施的健改實際上是以羅姆尼的改革為藍圖的。

但為了拿下共和黨初選,羅姆尼的立場極度向右傾斜。他堅決宣誓不會採取任何加稅措施,就算開支削減的金額要大得多也不讓步,在墮胎、同性戀婚姻這些問題上擁護社會保守觀點,承諾嚴打非法移民,對自己制訂的醫改矢口否認。他自詡為一個“極度保守”的州長,突然之間想出一個減少所有稅收20%的計畫,並對“那47%”註定會投票給奧巴馬的美國人嗤之以鼻,因為他們不交所得稅。

這些言論不但讓很多舉棋不定的選民受不了,同時也加深了人們認為羅姆尼是個滑不溜手的騎牆派這一印象。眾議員保羅•萊恩(Paul Ryan)以決心控制醫療保險無以為繼的擴張而聞名。羅姆尼先選擇萊恩為競選搭擋,又立刻宣佈他會放棄萊恩所設想的醫療保險經費削減,這更讓人們覺得他反復無常。羅姆尼的很多立場都令人困惑且前後不一,而剩下的一些立場又過於模糊不清。

大選中常見的謾駡廣告也增加了公眾對於兩位候選人的不安。這次大選所耗費的資金將會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屆,而且這還不算上那些表面上和兩黨及兩位候選人都沒有關係,但還是試圖影響競選的大量所謂“獨立開支”。當然,幾乎所有這些廣告都是意圖抹黑對手的負面廣告。

簡而言之,之前的大選有希望和改變,而現在則充滿了恐懼和厭憎。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各種扭曲事實和侮辱謾駡會變得更強。同時,卻只有三次總統辯論有希望改變大選的基調。不管誰勝誰負,當選者都需要克服大量困難,其中就包括要克服他令人沮喪的當選過程。

資料來源:ECO中文網獨家授權http://www.ecocn.org/thread-83991-1-1.html 
原文來源: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63950 

有看文章的朋友們,請在本文的最上方或最下方按分享喔(紅框標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