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不振的今天,人們還是應保持一份樂觀心態的道理。悲觀態度並不等同於謹慎對待危機。正是這場危機,讓人們真正領悟到自己應如何學習駕馭未來的本領。
美國經濟形勢仍不樂觀,即使7月份失業人數25萬人也被看成好消息。長期失業和喪失房屋抵押贖回權仍是自1930年代以來惡劣經濟環境中的最嚴重問題。醫療保健成本高居不下。全球性的老齡化問題將政府開支幾乎逼到極點。難怪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在8月11日就美國經濟形勢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53%美國人認為經濟在繼續惡化,42%認為有改善。
人們一直有在大好時期傾向於更樂觀,糟糕時期過於悲觀的習慣,但在面對經濟已跌入深谷,並可能繼續惡化時,他們是無法瞭解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所以,人們必須要為今後可能的各種結果做好準備,在準備中至少還應含有判斷形勢的樂觀成份,但絕不應陶醉。
理性樂觀包括兩部份。首先,當前這樣令人痛苦的大衰退肯定也為今後帶來成長空間。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早就認為創造性的毀滅讓有準備的人遠離了衰敗和垂死工商企業,迫使他們找到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新方式。
其次,獨創性只是錦上添花。讓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使人類有能力解決各種未來問題。
一些人在尋找機會時是無需他人推動的。這些人是先驅者,他們會傾力抓住迎面而來的機會,他們繼承了美國先民們敢於做理性冒險的優良傳統。
人們常有的錯誤觀念是,在對未來做了最糟設想,為讓自己不至於走錯方向,認為悲觀主義就是謹慎。今日工商業領導人就是這樣一批人,他們以裁員、削減投資、甚至對資本市場吹來的暖風不予理睬而繼續儲藏大量現金方式來體現自己的謹慎。事實上,身陷悲觀主義的情形與盲目樂觀是同樣有害的。
業界智者曾指出,工商業領導人絕不應有認為自己完全瞭解未來風險和機會的想法。人們不僅應看到自己瞭解到的,還應看到自己不瞭解,或無法確定的東西。人們要培養出一種能迅速感覺到一系列微弱變化,但又無法即刻確定其背後原因的能力。未來機會本身就是個模糊輪廓。情形分析中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要讓機會輪廓變得清晰。
美著名經濟學家伯恩斯坦(Peter L. Bernstein)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7/8月合刊上撰文,認為讓人經受重壓才是好的資本主義。人們現在不再願冒高槓桿方式經營的風險,也沒有了嘗試再次冒險的能力。這就是不穩定性能不可避免地來帶穩定性的道理。
有人認為,衰退時期就是個創新的時期。壞消息對有準備者就是好消息。如不景氣環境下所有成本在下降,此時做事業者的開支必定是最低的。歷史能夠證明,眾多知名產品和企業都是在困境時出現,從清洗劑到施樂影印機,再到微軟公司。令人印象深刻的統計數字是,儘管深處衰退逆境,加州從2007年2月到今年2月間註冊的各類型企業數目增加了11%。
樂觀情緒的第二部份來源於全球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由科技知識充分武裝起來的中產階級是推動經濟發展力量的想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尋求高等教育(含專業培訓、大學和職業訓練)的全球學生人數從1970年2900萬,猛增至2007年的1.53億人,而同期的全球人口並未翻倍。
那些從困境中獲得成功的智者認為,樂觀主義應來自情感和智慧,即信念、科學和意志。談論樂觀主義實際上是在談論思想開放,抓住任何事物會變得比自己原先想像的要好的可能性。但理性樂觀外加執著熱情只是未來成功的開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