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學人:健康和財富 /Gosh

改善健康不一定使國家更富有
Gro Harlem Brundtland(國際衛生組織主任)說過:「你如果想要引起別人對非洲衛生危機的注意,把錢拿出來才有辦法!」所有政府和國際辦事處一直以來都很清楚這個道理:只要強調對經濟成長有利就會更容易推銷。國際衛生組織也利用這點向大家在衛生方面要求更多的投資。

把健康與收入連接在一起似乎不會引起爭議,畢竟健康的人可以花更多時間、精神在工作上。健康的小朋友也比較常待在學校可以學到更多東西,當他們踏入職場後所賺的錢也往往比較多。國家之間的情況就更明顯了:衛生情形比較好的國家基本上比較有錢,也成長比較快。但是最近有兩篇報告指出:平均壽命(一種普遍的健康指標)增加會減少每人所得,並且期間長達兩代。

相互關係還是因果關係?
Daron Acemoglu和Simon Johnson(兩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後者是國際貨幣基因的前首席經濟學家)對於健康國家比較有錢的觀念感到懷疑,因為高收入的國家也會花比較多錢保持身體健康。他們需要研究不是被經濟成長所帶動的健康改善情形,而1940以後國際間在公共衛生的進步剛好符合這些學者的需求。

1940年代初期有許多醫學上的創新,青黴素、鏈黴素和DDT讓我們更容易對付許多疾病例如結核病、瘧疾和黃熱病,這也對開發中國家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那些起源於富有國家的技術和由世界衛生組織所推廣的衛生觀念改善了各地的衛生情形,但對於改善貧窮國家的經濟情況一點關係也沒有。

當時國際間在公共衛生方面的革命使貧窮國家在1950年代其平均壽命有明顯增加,不過研究者也發現在平均壽命增加的同時,每人所得卻下降了而且可能需要60年才會恢復。

原因在於平均壽命的提高導致有限的土地和資本要分給更多的人口,因此每人所得反而會下降。經過一段時間,生殖能力的降低、更多的投資以及企業雇用更多員工可以讓情況好轉,但是資料顯示降低生殖能力需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

布朗大學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結論。他們研究各種健康情形的改善如何不同的影響經濟變數,以學校教育為例,學校教育將如何影響學生成年後的薪資,並用經濟模型找出平均壽命增加所帶來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結果證實了Acemoglu和Johnson的發現:人口增加會抹滅健康情形改善對生產力所帶來的好處。貧窮國家居民的平均壽命從40歲增加到60歲,但每人所得卻比以往還低,至少需要30年才會恢復。

Bleakley也認為把焦點放在平均壽命可能會失焦,有些進康情形的改善不會讓人類壽命延長,卻也會提高人類的生產力。Bleakley認為南美洲消滅鉤蟲大流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朋友擺脫鉤蟲後在學校的學習情形更好,當他們開始工作的時候就會擁有較高的收入。不過這卻不會延長平均壽命,因為這種傳染病並不會致命,所以人口不會增加,也就不會讓個人的利益繼續成為整體的負擔。能改善衛生情形但不會延長平均壽命的政策可能帶來更大的收益,但如果一直把焦點放在平均壽命上,就可能會忽略那些政策。

Bleakley其他的工作也順著這方向,研究消滅瘧疾對哥倫比亞的影響,他提到哥倫比亞有些地方受到一種叫作Plasmodium vivax的瘧疾寄生蟲影響,導致衛生情形很差但也很少嚴重到致命,當地還有另一種會致命的寄生蟲P. falciparum。不過他發現消除Plasmodium vivax可以提高人力資本和收入,但消除P. falciparum卻不行。

因此就算布朗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 (延長平均壽命並不會馬上提高每個人的收入) 是對的,但是改善特定的健康情形卻可以做到。同時我們也學到在說明某項政策對經濟的益處之前,應該要仔細分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