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學人的大麥克指數,最被高估的是挪威克朗被高估93%,瑞典克朗被高估76%,瑞士法郎高估66%,巴西里拉被高估31%。
丹麥克郎被高估31%
加幣被高估7%
歐元被高估16%
澳幣被高估3%
日圓被低估2%
英鎊被低估7%
星幣被低估18%
韓寰被低估24%
印尼盾被低估33%
南非幣被低估34%
台幣被低估37%
俄羅斯盧布被低估38%
馬幣被低估41%
泰銖被低估42%
人民幣被低估48%
港幣被低估49%
阿根廷幣被低估52%
維基百科
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是一個非正式的經濟指數,用以測量兩種貨幣的匯率理論上是否合理。這種測量方法假定購買力平價理論成立。此指數是由《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之編輯Pam Woodall(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及倫敦政經學院,主修經濟)於1986年9月推出,此後該報每年出版一次新的指數。該指數在英語國家裡衍生了「Burgernomics」(漢堡包經濟)一詞。
購買力平價的大前提為兩種貨幣的匯率會自然調整至一水平,使一籃子貨物在該兩種貨幣的售價相同(一價定律)。在大麥克指數,該一「籃子」貨品就是一個在麥當勞連鎖快餐店裡售賣的麥香堡。選擇麥香堡的原因是,麥香堡在多個國家均有供應,而它在各地的製作規格相同,由當地麥當勞的經銷商負責為材料議價。這些因素使該指數能有意義地比較各國貨幣。
兩國的麥香堡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計演算法,是以一個國家的麥香堡以當地貨幣的價格,除以另一個國家的大麥克以當地貨幣的價格。該商數用來跟實際的匯率比較;要是商數比匯率為低,就表示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低估了(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相反,要是商數比匯率為高,則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高估了。
舉例而言,假設一個麥香堡在美國的售價為 $2.50,在英國的售價為 £2.00;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 2.50 ÷ 2.00 = 1.25。要是$1能買入£0.55(或 £1 = $1.82),則表示以兩國大麥克的售價而言,英鎊兌美元的匯價被高估了 45.6%((1.82-1.25)÷1.25×%)。
用漢堡包測量購買力平價是有其限制的;比方說,當地稅收、商業競爭力及漢堡材料的進口稅可能無法代表該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在許多國家,像在麥當勞這樣的國際快餐店進餐要比在當地餐館貴,而且不同國家對麥香堡的需求也不一樣。例如在美國,低收入的家庭可能會一周幾次在麥當勞進餐,但在馬來西亞,低收入者可能從來就不會去吃麥香堡。儘管如此,大麥克指數廣為經濟學家引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