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期Fed主席伯南克在接受Alexander Hamilton 獎之時講話,歸納了大蕭條給予決策者的經驗教訓,及其與此次金融危機的異同,並發表了他對於不良資產救助計畫等一系列經濟政策的看法,對於理解此次危機有幫助意義。

晚上好,非常榮幸在國會研究中心,特別是與中心成員共進晚餐。毫無疑問,無論學位高低,你們的積極參與,在領導方向、政府監管和公共政策的所思所想將會被證明具有非比尋常的價值,並伴隨你們在職業生涯中思想和領導力的發展而昇華,當然,我希望你們能在公共服務領域發光發熱。

首先,我由衷的感謝中心和Abshire大使授予我漢密爾頓獎。對於能加入到以往的獲獎者行列,包括Sandra Day O'Connor, Robert Rubin, Al Gore, and Gerald Ford,我深表榮幸。同時感謝Volcker主席熱心的介紹。眾所周知,此獎項是以我國第一位財政部長,Alexander Hamilton命名的。依我所見,漢密爾頓先生不僅是美國的第一銀行的創建者,同樣,也是我國第一位中央銀行家。

時至今日,中央銀行業務也是本人的工作範圍。在這之前,我曾經是一位經濟學者和歷史經濟學者,對於研究大蕭條的誘因充滿了興趣。因此,如果中心成員有興趣將歷史的教訓應用於如今的經濟衰退的話,我很樂意和你們分享大蕭條與最近的這次金融危機的相同和差異,尤其是在政策制定方面。

我將從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中提出四點可供參考的教訓,列舉出來並據以簡單闡述。
一、經濟繁榮程度取決於金融體系的穩健度;
二、政策制定者在應對金融危機時,需採取強而有力的創新舉措;
三、全球範圍內的危機需要全球的反應;
最後,不幸的是,歷史從來都不是完美的現實指南。

第一個教訓,經濟繁榮程度取決於金融體系的穩健度,這種聯繫似乎顯而易見,但是在理解上難免有所偏差。在1929年股票市場崩盤之後,很多人認為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必然隨之垮塌,甚至期望如此,以擠出在20年代建立的過剩投資。不可思議的是,儘管聯邦儲備委員會建立之初是為了緩和金融恐慌,但這一中央銀行本質上並未預防即將傾覆的銀行將危機延伸至整個金融體系,並且使之幾
近癱瘓。事實上,當時的財政部長,Andrew Mellon,相信刺激政策將使銀行業優勝劣汰,因而建議總統Herbert Hoover,“清盤勞工階層,清盤股市,清盤農民階級,清盤地產行業⋯⋯這樣才能讓所有系統內的爛肉都清除”。

經濟學家們並沒有完全欣賞到健康的金融體系對於經濟增長的重要性,甚至在短期內金融政策作為經濟動力的貢獻。即使在大蕭條之後,經濟學家也僅把金融體系的作用歸結為“一縷輕紗”,能夠幫助有形資產收益的分配,但是對於所謂的實體經濟產出的效用較小。恰恰相反,近代的關於此課題的研究表明,無論是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金融體系的健康程度和廣義的經濟表現有著密不可分的相互影響的關係。事實上,以我個人的關於大蕭條的部分研究表明,在歷史的長河裏,很多國家,比如美國,都曾經因為制度上的缺陷或者其他原因遭遇銀行體系的問題,從而導致比銀行體系更穩健的國家,如英國,更深切的衰退。

後來的事實表明這一教訓已被應用。與30年代正好相反,近代的各國決策者都勤勉的致力於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儘管此次金融危機所導致的經濟環境極其惡劣,但全球經濟也有幸躲過甚至大蕭條都無法匹敵的一次災難。

我將提及的第二個教訓是,政策制定者在應對金融危機時,需採取強而有力的創新舉措。在大蕭條早期,政策制定者的決策使全國的情緒由被動陷入膽怯害怕。當時並不存在足夠的強有力的反駁,對於教條的Mellon的清盤主義,或者對於自一戰以來採用的金科玉律的嚴格遵從。

關鍵轉捩點開始於1933年Franklin Roosevelt就職總統後勇敢嘗試新政的承諾,雖然他的部分嘗試失敗了或產生了預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他在1933年宣佈“銀行假日”,切斷美元與黃金掛鈎,迫使美元貶值等等舉措使美國的金融體系逐步恢復、強大,即使其尚不完整。在大蕭條時期,有效的政策措施僅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萎縮的三至四年之後才出臺。

但我們經歷的這次,決策者的反應更快速,也更有力。例如,在2008年十月,僅在危機激化的幾周之後,國會就授權不良資產救助計畫(TARP)以維穩金融體系。雖然這一計畫談不上完美,但它實質上預防了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倒塌。作為補充,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和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貨幣政策分部,敏銳地、預見性地調低了自2007年秋季維持至2008年底的短期利率。直到這一利率無法更低,委員會開展了一項美國前所未有的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計畫,以支持私人信用市場,包括房屋抵押貸款等,並于近期完善。

同時,在2009年春季,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導了監管資產評估計畫(SCAP),即大家所知的銀行壓力測試。從某些方面來講,它的效用類似於羅斯福曾經提出的銀行假日。1933年的銀行假日中,銀行暫時性關閉。測試人被分派到各銀行參與評估工作,而後那些重新開業的銀行能夠給儲戶更多信心。

在2009的壓力測試中,由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其他各行業專業人士組成的監管團隊評估出假設在比預期更差的經濟環境中,國內最大的19家銀行控股公司用以維持健康持續的經營狀態所需要的資本金。財政部承諾對額外的資本數量進行支持。雖然對於壓力測試的抨擊和警告此起彼伏,但事實證明,去年五月公佈的測試結果對於重樹銀行信心有極大幫助,部分機構甚至自此得以融資或部分歸還政府注資。

譯者:第一創業證券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意PHIGROUP 的頭像
    法意PHIGROUP

    法意PHIGROUP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