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2007 年底,全球共同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為26.2 萬億美元(主要因為歐美國家有許多退休計畫投資於共同基金,如401K)。與資產管理規模較大的共同基金相比,避險基金的特點在於其多樣化的投資策略。根據標準普爾對於避險基金的策略主要有3種,方向性策略、事件驅動策略以及相對價值套利策略,細項如下。未來Mr.X將會介紹針對各項策略特性以及歷史上各時間的表現做統計,敬請期待,請多多回應和推薦喔。
一、方向性策略(The Directional Strategies)
1.1. 股票多空頭( Equity Long/Short)
1.2. 管理期貨(Managed Futures)
1.3. 全球宏觀(Global Macro)
二、事件驅動策略(Event-Driven)
2.1.併購套利以及特殊境況投資(Merger Arbitrage & Special Situations)
2.2.困境證券投資( Distressed Securities) .
三、相對價值套利策略(Relative Value Arbitrage)
3.1.股票市場中性(Equity Market Neutral)
3.2.可轉換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
3.3.固定收益套利(Fixed Income Arbitrage)
以下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
起源與發展
對沖基金的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衝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買空賣空、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
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
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報導,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兆美元。
對沖基金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及朱裏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它們都曾創造過高達40%至50%的複合年度收益率。採取高風險的投資,為對沖基金可能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為對沖基金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最大規模的對沖基金都不可能在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中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量子基金
喬治•索羅斯
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雙鷹基金由喬治•索羅斯創立,註冊資本為400萬美元。1973年該基金改名為索羅斯基金,資本額躍升到1200萬美元。索羅斯基金旗下有五個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個,也是全球最大的規模對沖基金之一。
1979年 索羅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為量子公司。之所謂取量子這個詞語是源於海森堡的量子力學測不准原理,此定律與索羅斯的金融市場觀相吻合。測不准定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要準確描述原子粒子的運動是不可能的。而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在不確定和不停的波動狀態,但通過明顯的貼現,與不可預料因素下賭,賺錢是可能的。公司順利的運轉,得到超票面價格,是以股票的供給和要求為基礎的。
量子基金的總部設立在紐約,但其出資人皆為非美國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其目的是為了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量子基金投資於商品、外匯、股票和債券,並大量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和槓桿融資,從事全方位的國際性金融操作。憑藉索羅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膽識,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場中逐漸成長壯大。由於索羅斯多次準確地預見到某個行業和公司的非同尋常的成長潛力,從而在這些股票的上升過程中獲得超額收益。即使是在市場下滑的熊市中,索羅斯也以其精湛的賣空技巧而大賺其錢。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萬美元,即增長了3萬倍。
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經紀人朱利安•羅伯遜集資800萬美元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對沖基金——老虎基金攻擊英鎊、里拉成功,並在此次行動中獲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從此名聲鵲起,被眾多投資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資本此後迅速膨脹,最終成為美國最為顯赫的對沖基金。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業績節節攀升,在股、匯市投資中同時取得不菲的業績,公司的最高贏利(扣除管理費)達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總資產達到230億美元的高峰,一度成為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資中失誤,從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間,俄羅斯金融危機後,日元對美元的匯價一度跌至147:1,出於預期該比價將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羅伯遜命令旗下的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大量賣空日元,但日元卻在日本經濟沒有任何好轉的情況下,在兩個月內急升到115日元,羅伯遜損失慘重。在有統計的單日(1998年10月7日)最大損失中,老虎基金便虧損了20億美元,1998年的9月份及10月份,老虎基金在日元的投機上累計虧損近50億美元。
1999年,羅伯遜重倉美國航空集團和廢料管理公司的股票,可是兩個商業巨頭的股價卻持續下跌,因此老虎基金再次被重創。
從1998年12月開始,近20億美元的短期資金從美洲豹基金撤出,到1999年10月,總共有50億美元的資金從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撤走, 投資者的撤資使基金經理無法專註於長期投資,從而影響長期投資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羅伯遜要求從2000年3月31日開始,旗下的"老虎"、"美洲獅"、"美洲豹"三隻基金的贖回期改為半年一次,但到2000年3月31 日,羅伯遜在老虎基金從230億美元的巔峰跌落到65億美元的不得已的情況宣佈將結束旗下六隻對沖基金的全部業務。老虎基金倒閉後對65億美元的資產進行清盤,其中80%歸還投資者,朱利安•羅伯遜個人留下15億美元繼續投資。
對沖基金投資案例
已經被人們瞭解的眾多對沖基金投資案例中,對沖基金對金融市場價格的擾動引起對實質經濟和貨幣體系的破壞時,這些價格才會向對沖基金期望的方向持續地跌落。同時,被攻擊的國家被破壞得越嚴重,對實施攻擊的對沖基金越有利。其結果,是對沖基金與民族國家之間的一次財富再分配。從分配的公正性角度看,對沖基金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接近於壟斷,那麼它所獲得的收入則近乎壟斷利潤。
經濟學界所公認,市場作為一個配置資源的機制是有效的,但是,一旦有對沖基金操縱價格,不僅輸贏的機會不均等,而且會導致對包括貨幣體系在內的市場本身的破壞,更談不上提高市場的效率了。從經濟學的價值觀來看,既然沒有效率,也就缺乏道德基礎。因為這種行為導致的財富再分配,贏者的收入不僅以輸者同等的損失,而且以輸者更大的損失,以至其貨幣體系及經濟機制的崩潰和失效為代價;從全球角度看,都是一種淨的福利損失。
1992年狙擊英鎊
1979年始,還沒有統一貨幣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了各國的貨幣兌換率,組成歐洲貨幣匯率連保體系。該體系規定各國貨幣在不偏離歐共體「中央匯率」的2.5%範圍內允許上下浮動,如果某一成員國貨幣匯率超出此範圍,其他各國中央銀行將採取行動出面幹預。然而,歐共體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財政政策根本無法統一,各國貨幣受到本國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某些時候,連保體系強迫各國中央銀行做出違背他們意願的行動,如在外匯交易強烈波動時,那些中央銀行不得不買進疲軟的貨幣,賣出堅挺的貨幣,以保持外匯市場穩定。
1989年,東西德統一後,德國經濟強勁增長,德國馬克堅挺,而1992年的英國處於經濟不景氣時期,英鎊相對疲軟。為了支持英鎊,英國銀行利率持續高企,但這樣必然傷害了英國的利益,於是英國希望德國降低馬克的利率以緩解英鎊的壓力,可是由於德國經濟過熱,德國希望以高利率政策來為經濟降溫。
由於德國拒絕配合,英鎊在貨幣市場中持續下挫,儘管英、德兩國聯手拋售馬克購進英鎊,但仍無濟於事。1992年9月,德國中央銀行行長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歐洲貨幣體制的不穩定只有通過貨幣貶值才能解決。索羅斯預感到,德國人準備撤退了,馬克不再支持英鎊,於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證金方式大筆借貸英鎊,購買馬克。他的策略是:當英鎊匯率未跌之前用英鎊買馬克,當英鎊匯率暴跌後賣出一部分馬克即可還掉當初借貸的英鎊,剩下的就是淨賺。在此次行動中,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賣空了相當於70億美元的英鎊,買進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馬克,在一個多月時間內淨賺15億美元,而歐洲各國中央銀行共計損傷了60億美元,事件以英鎊在1個月內匯率下挫20%而告終。
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賣空泰銖,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其後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試圖狙擊港元,雖然香港金融管理局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加上當局大幅調高息率,但無法迫使基金離場,而高息卻使香港恆生指數急跌四成,他們意識到同時賣空港元和港股期貨,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獲利。
雖然,香港政府在1998年8月入市幹預,只能使其在股票市場獲利減小,但遠期港元急跌郤增加了其收益(金管局否認基金會選擇沽港元期貨,因而沒有使基金得益,但香港科技大學學者雷鼎鳴指出這必須是假定炒家是愚蠢)。而根據港科大學者雷鼎鳴指出,在金融風暴期間,已主動提供協助,包括提供了一個被諾貝爾得奬人米勒應同的港元認沽期權附於無風險票據的做法,和一招名為"乾坤大挪移"的做法,但金管局堅持不採用(金管局不採用的理據,已被雷教授及其同事一一駁斥,並刊於金融風暴期間的明報內)。 金融風暴其間,金管局還提高了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要求,進一步打擊香港經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