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  

    

離開歐洲的美國人不但過的很好,而且擁有當時歐洲平民所沒有的自由與平等。

 

-Tocqueville, 1835

 

1831年,一位法國貴族,名叫托克維爾(Alexis-Charles-Henri Clérel de Tocqueville, 1805-1859)到美國考察監獄,一年後,也就是1832年返回法國,並且於1835年出版了一本政治哲學著作,叫做《美國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1835)。這本書成為19世紀最重要著作之一,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是第一次有歐洲人針對美國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做詳實的觀察,並且以哲學反省的態度寫下如下內容。

離開歐洲的美國人不但過的很好,而且擁有當時歐洲平民所沒有的自由與平等。

多數人的暴政

這個觀點讓歐洲人發現,他們其實屬於舊制度之下,而美國人開創了人類的新時代。托克維爾並沒有一廂情願地讚美美國,因為他也指出過度自由與平等的下場其實並不好。他認為,過度地追求個人的自由與平等,會讓每一個人變成一個個原子,不但彼此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還會因為群體的策動,反而使得這個由個人所組成的社會很矛盾地進入集體迷失的狀態。迷失的結果居然就是一種由多數人所組成的暴政。

當時大家都認為這個描述不是真實的,只覺得他是危言聳聽。沒有想到,這句話在今天,可謂一語成讖。

川普於1月27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禁止7個穆斯林國家的國民入境美國。從此命令一頒布開始,就有許多州的法院表達不同的意見,判定川普總統的做法違背憲法。然後川普的行政團隊馬上提出上訴,並且在司法部的解釋下獲得了正面的回應。
司法部判決的內容主要有兩點:第一,入境美國與否屬於國家安全是總統許可權,不是終級法院可以逾越的;第二,終級法院沒有資格判定總統的行政命令是否違憲。

行政與司法的攻防

這件事情在2月8日舊金山的上訴法院裡,還針對這個行政命令是否具有歧視穆斯林的內容,展開了一連串是否合乎憲法的攻防辯論,結果維持廢止禁令的判決。這個案子會在一個月之後,拖到美國最高法院做最後的仲裁,但最高法院就能解決這個爭議嗎?這個問題就牽涉到最高法院當年在美國立國之初的設計。

美國的政治制度設計的基礎是行政、立法與司法三種權力間的平衡,總統代表行政權,參議院與眾議院代表立法權,而各級法院代表了司法權,其中最重要的法院是美國的最高法院,負責針對憲政爭議提出仲裁。

三權分立在美國運作很好,是一個神話,因為法律的權勢都是靠人來執行,正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美國最高法院的運作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許多政治議題與爭端,最後都是在最高法院的詮釋下,獲得最終的判決。

不但如此,在過去的案例中,連州級法院都有法官判定總統簽署的行政命令無效的案例,發生在小布希與歐巴馬總統時期。最高法院法官更容易做出反對總統行政命令的判決,但結果並不是因為總統被法官發現權力執行的瑕疵,而是因為法官的權力大到足以做最終的法律詮釋。

最終法律仲裁是必要之惡

著名的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在他的名著《西方哲學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中就曾經說過,美國憲法的設計獨厚司法權,讓法官在發生法律爭議的時候作出仲裁。他認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民主制度中的自由人根本就是一群吵吵鬧鬧的個體,若不透過法律做最終仲裁,沒有人知道這吵吵鬧鬧的局面會鬧到什麼時候。

因為如此,所以美國人不但特別重視法律也很尊重法律,連帶地使得原則上政治人物也都尊重司法的判決。這也是為什麼前幾任總統的行政命令,雖然遭到州法院的法官的否定,都能夠尊重。

有趣的是,美國法院的法官絲毫不避諱透過個人的政治立場做決定。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美國人在理念上有嚴重的分歧,大致可以分為自由派與保守派兩種。自由派強調的是人身自由,包括對女性與對同性戀的尊重,並且延伸至對於環境與動物的保護。保守派也尊重人身自由,但更注重傳統,也比較在個人與群體之間找尋和諧的空間,儘量避免個人對群體的挑戰。這只是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大致區分,但是因為牽涉議題對立明顯,導致爭議不斷,經常上訴到最高法院做最後仲裁。

美國將面臨保守派抬頭

美國原有的最高法院有9名法官、5名保守派、4名自由派,立場鮮明,但還算相安無事。去年2月一名保守派的法官斯卡利亞(Antonin Scalia, 1936-2016)突然過世,需要補上一人,那麼問題就來了,雖然歐巴馬總統不斷提人選,但在競選過程中的川普一直放話不讓通過,目的就是為了讓以共和黨居多數的國會,反對選任自由派人士擔任這第九名的最高法院法官。

川普就任以後,果然在2月1日他提名了以保守著稱的柯薩奇(Neil Gorsuch),擔任這第九名法官。雖然這個提名還需要參議院同意,但提名一出來,民主黨的自由派人士立即表達反對的立場,並且認為柯薩奇的保守紀錄使得這一位目前僅49歲的保守人士,一旦當選這個終身職的法官職務,那麼可以想像美國接下來的30幾年裡,所有的爭議必然都會回到保守陣營的判決之中。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未來決定美國的政策方向大致明確,就是保守立場在正常的情況下會占上風。果真如此,那麼美國的未來,很有可能會陷入托克維爾所謂的多數人所組成的暴政裡。

【作者簡介】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兼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精通中、英、法語,台灣哲學學會副會長。1981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1983年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攻讀哲學,獲得哲學學士(1984年)、哲學碩士(1988)以及哲學博士(1995)學位。

目前出版中英文研究論文40餘篇,專長為:科學哲學、科學方法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對索羅斯的老師卡爾波普哲學有深厚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