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hoosing-the-right-fund-img2  

 

淨值高低不是投資基金的篩選好準則

筆者遊走基金投資多年,常接到來自不同公司的業務員電話裡說到「最近我們公司XX基金剛好回檔,淨值下來了一些,比較『便宜』,是個不錯的進場時機」。相信有理專服務過的人,對這句話絕不陌生。我常懷疑,難道業務員都師出同門,所以用相同「錯誤」觀念來引導客戶進場?但說也奇怪,這句話總是有辦法擄獲投資人的心,如果你老是被這樣的話術給說服,那你正是「恐高症」患者,得了價格高不敢投資的病!這樣的病症會讓你誤用基金淨值高低,當成決定投資基金的準則,這絕對是天下一大謬誤啊!

 

怎麼說?淨值高的基金,代表著該團隊在過去時間裡遞交了一份讓投資者滿意的成績單,把自己的資金交給這樣的團隊管理為什麼會不放心呢?而只因為淨值高價格貴就不把錢交付這樣的團隊,這樣的投資邏輯,套句年輕人時下流行的新口頭禪來說,「這不科學啊!」

 

相同投資額,選擇淨值較低的基金可購得較多單位數,但較多單位數能幫你賺更多錢嗎?這又是業務員引導「恐高症」病患所衍生的另一項錯誤觀念,下面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假設都用10萬元買淨值分別為10元和20元的AB兩檔基金,忽略交易費用,A基金能買10000單位,B基金能買5000單位。如果一段時間後,兩檔基金都漲了20%,那麼A基金獲利為10×20×10000單位=20,000元,B基金淨值為:20×20×5000單位=20,000元。兩檔基金最終賺到的錢是一樣的,可見賺錢多少,與基金份額無關,只跟淨值增長率有關。

 

以下,整理了基金投資一些篩選主要準則,而這些量化準則幾乎都可以從一般基金篩選網站或基金產品DM上輕易取得,相信善用這些準則,你也可以是基金投資高手!

 

  1. 1.      看懂歷史報酬率

現在主管機關規定基金公司在基金DM上必須詳列過去十年、五年、三年、一年及年初迄今的績效。三個月以下績效因時間很短,很難以此評斷經理人的能力,主要用以判斷近期是否有重大異常狀況。而6個月績效雖不長,但可做為評估重要期間起始基準。過去1年績效,則是相當重要的評估期間。過去2年績效則是為衡量基金經營團隊能力非常重要評估期間。過去三年績效則是國際上基金評比最重要的一個評估指標,國際基金評鑑機構進行基金評比時,通常都會選擇成立滿3年的基金才予以評比

 

  1. 2.      與同類比較

不管基金DM上寫出來的報酬率有多輝煌,都該進一步至投信投顧公會網站閱覽該基金的中長期績效,上面提供台大教授與標準普爾兩版本,皆有列出各類基金不同期間之報酬率。也可直接向銷售機構索取同類型基金總排名與平均績效表,檢查該基金是否表現比平均績效佳,且一年期以上績效排名在前四分之一。

 

  1. 3.      留意比較幣別是否統一

基金公司有時為了突顯績效,會刻意用數字看起來較優之幣別來呈現績效,例如某海外基金本身淨值報酬普普,但是計價幣別強勁升值,銷售端就會刻意換算成台幣的報酬,營造投資績效優異的假象,其實只是沾外幣升值的光

  1. 4.      了解風險係數的意義

「標準差」:該值愈小、波動風險愈小(因為標準差為衡量基金報酬率波動程度)。

「貝他係數」:該值小於1、風險愈小(因為貝他係數為衡量基金報酬率與相對指數報酬率的敏感程度,例如全體市場貝他係數為1,若基金淨值波動大於1,表該基金波動風險高過整體市場)。

「夏普指數」:該值愈高愈好(因為夏普指數是衡量基金承擔每單位風險所獲得之額外報酬,表基金在考量風險因素後的回報情況愈高,對投資人愈有利)。

 

  1. 5.      了解「基金與大盤走勢比較圖」的意義

此圖應以成立日為基準之完整圖表。如只列出短暫期間績效表現,可能表示基金公司選擇最有利的一段期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