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6888  

遠雄趙董出來說話時,總免不了被批判的聲音。像是遠雄打算往國外發展的言論一出,

周遭友人莫不跳出來,口徑一致:趕快出走,別在台灣炒房;去年「每坪250萬,不貴」的新聞,也被重新談起。

 炒房在房價居高不下,想買房的人買不起的時候,就是個人人喊打的行為。

眼見台灣靠著奢侈稅等方式,很勉強地控制房價不再像過去那樣飆漲的狀態,但還是處在一個緩漲的格局。

往國外看,跟我們有同樣症狀的新加坡、香港,打房陸續有了起色。 新加坡的房產政策,

如:買方印花稅、附加買方印花稅及賣方印花稅、貸款額度不超過收入60%,提高購買第二棟住宅的頭期款,對外國與企業買主課徵新稅,,購買公共住宅的新貸款期限縮短5年至25年,

新加坡政府在房價飆漲的同時,執行了很多打房的措施,提早控制房價。

香港部分,香港的額外印花稅以及調高印花稅,半年內轉手課徵交易價20%,6~12月則課15%,1至3年內出售的物業,額外印花稅率是10%。

目前,已經出現新成屋比中古屋價格還低的狀況。

新加坡、香港都經歷了實施打房政策後的房價漲升,現在有種苦盡甘來的味道。

新加坡和香港都很用力的打房,台灣相較之下,遜色不少。

作為租金投報率全球最低的台灣,成交量縮、房價緩漲。奢侈稅已經有達到量縮的成效,目前房價也沒有像過去漲得那麼多。

實價登錄後的實價課稅,只聞樓梯響;另外,土地現值,仍與實際價格相差太多。

台灣的房產政策,還是有待加強。 炒房的背後,牽扯到太多的利益,這也是個牽制的力量,讓政府無法放開來做。

然而,房地產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炒而是住,政府該做的還是要盡量讓民眾有屋可住,抑或根本就是政府官員或民意代表在聯合財團一起炒房呢?令人玩味!

新加坡、香港的社會住宅政策完善,新加坡人有8成住公共住房(租用型組屋佔組屋比重8.7%),香港的住宅中有約3成為公屋。

台灣在這塊的規劃上,就比較缺乏。根據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的資料,台灣目前的住宅中,僅有0.08%是社會住宅,這絕對是未來政府要持續努力的方向(EX:2016年完工的林口國宅、台北興隆公營宅)。

如果政府還是抱著房地產是經濟火車頭的觀念,深怕GDP成長變差,那永遠也達不到打房的目的。

靠著房地產提昇的經濟數字,是虛的。政府,該拿出該有的魄力,學習新加坡、香港,用力打房!

本文同步刊登於法意好房專欄

 

arrow
arrow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