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之鑒

菲律賓棉蘭地區在和平道路上的突破值得亞洲其他動亂的地區借鑒。

 在一條曲折漫長,要經歷數月甚至數年才能達到目的地的道路上,這僅僅是第一步。然而全世界都應該為菲律賓政府和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菲律賓最大反對黨,曾在以天主教為主的菲律賓南部進行暴亂活動,後稱摩伊解)在和平方案上達成一致而感到欣慰。此次突破對於菲律賓,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取代了過去的暴力陰霾,同時也為亞洲其他爆發衝突的地區樹立了榜樣。

棉蘭老島是菲律賓國內少數信仰穆斯林民眾的“基地”。這些人由多個族群構成,他們叫自己組成的集體為Moros,摩洛人,來源於幾世紀前西班牙殖民者為他們冠上的侮辱性名稱。10月7日,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宣佈了這項和平方案,首次在真正意義上為結束棉蘭老島長達幾十年的紛爭帶來了可能。棉蘭地區動亂導致約12萬人死亡,2百萬人流離失所。

次方案有兩項鮮明的特徵。第一,強調以和平為目標的權力下放協定。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將放棄宣佈成立獨立國家,而代之以在新地區邦薩摩洛建立自治區,邦薩摩洛暗含國家之意。以前的協定存在錯誤。2008年,在一份協議備忘錄中也承諾成立自治區,但反叛者不需解散武裝。在棉蘭老島部分由基督教統治的地區,鷹派政治人士阻撓了該項協定的達成,部分也是由於這個原因。結果衝突持續。這次,反叛軍“不准使用”武器,士兵們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伊斯蘭教法將只用于穆斯林信徒。由議會保障的基本權利得到重申。

第二個突出之處在於過渡。從前的解決辦法是將交戰雙方鎖在一間屋子內直到他們達成協議。然而對於棉蘭地區的問題,這個辦法屢次失敗。因為在這種情形下,協商雙方承受極大壓力,對於確保屋子外的情況取得進展卻毫無作用。新的框架協議是逐漸取得進展的一部分,在此協定下,雙方將逐漸建立起互信,並作出讓步。停火狀況至今已持續了一年。除了參與者——馬來西亞是談判的主持人,加上作為“國際聯絡小組”的非政府組織,和四個其他國家——局外人也採用溫和方式催促談判的進行。不過仍有許多工作需要妥善解決,許多事宜需要協商以及一項公民投票有待進行,為此,即使是關於邦薩摩洛未來政府的重要談判都推遲了。

現存的風險顯而易見。延續幾十年的動亂帶來不少分裂行動,黑手黨暴力勒索以及宗族較量。在菲律賓其他地區,政治活動甚至延續到了動用槍支解決問題。但是,只要政府和摩伊解在當前的和平道路上走下去,支持和平的選民團體就會更加厐大,任何一方走回頭路的可能性就越小。


這兩條原則在亞洲其他地區同樣有效。泰國南部正在發生極其相似的穆斯林分裂活動,僅10月9日一天就有11人死亡。圍繞緬甸邊境的民族衝突幾十年來一直蠢蠢欲動。這一切活動的解決辦法都無疑涉及為爭取和平而進行的自治區談判。而對於將自身視為保衛國家團結的軍隊來說,要進行這種談判並不容易。

摩洛人的解決方案總好過斯里蘭卡

相比之下,斯里蘭卡的選擇就是別無選擇。在2008年至2009年,斯里蘭卡政府為摧毀泰米爾猛虎組織在北方獨立的計畫,發動了全面進攻。結果猛虎組織慘敗,而代價是犧牲了數以萬計的民眾性命(其中大部分死於蓄意謀殺)。泰米爾北部地方的許多人經受了難以磨滅的創傷,從未有過的仇恨將伴隨泰米爾年輕一代成長。因此,借鑒棉蘭地區的方法以達到最終和解,才是上上之策。

資料來源:ECO中文網獨家授權http://www.ecocn.org/thread-129003-1-1.html
原文出處: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6456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