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低量時,小於多少成交額之後N天的期望漲幅:(成交額單位:億)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說來簡單,但在股市中如何實踐?

成交量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指標。這裡統計了自2000年~2012年12月中的資料。共計3239天的資料。成交額的平均值是1003億,中位數約在950。我們可以說,成交額超過千億股市算是偏熱的。成交額小於千億,股市算是偏冷清的。

我很高興這個統計具有一致性。如以下所述:
大盤成交金額
<450億的機率約5%,
<525億的機率約10%,
<590億的機率約15%,
<670億的機率約20%,
<695億的機率約25%。

當成交額低時買進,的確有其優勢。這個優勢在買進的前10日並不明顯。但在低量出現的半年至一年後的期望漲幅約為20%,當初買進的人不太會後悔。經計算,低量買進一年後賺錢的機率在75%以上。如上表,以大盤成交額<590億為例,買進一年後的期望漲幅為21.45%。嚴格來說,小於600億的成交易都算是低量。成交額大於700億之後,期望漲幅會開始快速下降並發散。當然,這有所取捨。標準設的愈嚴,獲利機率愈少,但大盤的預期漲幅也愈高。

成交額低代表人氣低迷,此時散戶人氣大量退場。散戶,都是猶豫的人。此時,只剩下固執的人留在場中。當股票都在固執的人手上時,科斯托蘭尼說,我全部的秘密都在于此,到底股票在誰手上?

如果在固執的人手中…

此時買進,稱為「人棄我取」。

實際的情況如何呢?我們從台股最近2年的成交金額來看:

圖中黃色圓圈處是近2年成交金額出現600億以下的情況,可以看得出來都是相對低點。低量出現後的一段時間也都出現了500點~1000點的漲幅。
前幾天500點的漲幅出現前,即出600億以下的低量,當時新聞一片恐慌。量能不斷委縮、政府策略錯誤、平均薪資下降、物價上漲、證所稅課徵、課徵健保補充保費。新聞告訴我彷彿那時才是世界末日。但之後呢?指數上漲了,大家就樂觀了。


再來,下一個問題,新低量之後必有新低價嗎?就統計數據上來說,出現低量後,不管低量的標準設定為多少,事實上期望值都不為負。那麼為何人們會出現:「新低量之後必有新低價」的印象呢?

說破了。出現新低「量」之後會有極大的機率出現新低「價」,但我會說,那跟是否出現新低「量」沒有太大的關係。

其實這只是個簡單的邏輯和機率問題。

請問各位一個問題,未來的20個交易日內,任一日的收盤低於今日收盤的機率是多少?

事實上,機率非常大。但人們只會注意到下跌的日子,然後得到新低量必有新低價的結論。有趣的不是統計的結果,那只是個數學問題。有趣的反而是為何人類有這樣的心理現象?我們人,往往只是在尋找:「能支持自己繼續相信的證據」。

另外,從資料來看,低量並不是隨機或平均出現。低量的出現具有群聚性,也就是說低量之後很容易繼續出現低量。也就是說,買進的機會不會只有一次。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意PHI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